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7
4-4 怪異、破壞性的意外事件:人際互動磨坊的穀料
 
應用「此時此地」的治療取向,對住院病人及門診病人團體的另一個主要差異在於前者常有突發性的、不可預期的戲劇化事件。和典型的門診病人團體相較,前者顯得更嚴重、常受思考障礙之苦以致發生非理性的、難以解釋的事件:成員可能突然迸出一些不合宜或精神錯亂的言語、出現怪異的責罵的話、突然衝出房間、表達非常強烈的正向或負向情緒、可能打瞌睡或打鼾、可能對幻覺出現行為反應。這麼多不可預期也難以避免的事件可能會搞得治療昏頭轉向,使他在下次集會時變得表情嚴肅、目露兇光。
 
不過在此有個基本原則或可使治療師像打個預防針般免於失衡──使他能夠將最具震撼性的事情轉化成有用的治療。此原則很簡單──所有團體中發生的事件都可用來作為人際關係磨坊中的穀料。
 
回想一下運用「此時此地」的基本假設:每位成員在團體內的行為都是他在團體外人際行為的反映。換言之,由小見大,部分是整體的反映。因此,團體中所有發生的事件最後都會是有意義的;而假如治療師可保持頭腦冷靜讓團體繼續進行的話,所有團體事件將提供重要資料而使團體更富意義。假如事件太戲劇性或太極端的話,可能當事人壓力太大而無法在當時有所學習和收穫(但確定是可以在幾天後加以整合);而其他成員對此事件的強烈反應也必定可用來作為治療的素材。
 
這裡並不需要什麼新的規則,我已經提過團體中的人際互動事件即是治療的素材。團體中會有各式各樣事件發生;而治療師只要使團體成員的注意力集中於某一事件,即可協助成員加以分析並從中學習。此處重要的課題是情緒介入到什麼程度。團體事件的範圍很廣—有些看來瑣碎而無害,有些則令人觸目驚心。但不管事件為何,治療師的職責是去看出它治療上的潛力並且使團體能加以利用。一些臨床實例是有助於說明的。我在開頭將舉出一些比較不那麼戲劇化、平常會發生的事件,然後慢慢進到比較震撼人心、聳動驚人的事件。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