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臺灣文學論叢(九)

臺灣文學論叢(九)

  • 作者:
  • 出版日期:2018/12/01
內容連載 頁數 1/3
「官報紙」的笑聲:
析論《漢文台灣日日新報》諧謔敘事的民情世態
碩士生 李蕙君


一、 引言

詼諧敘事的生產來自於歷史社會脈絡,妙趣橫生的笑言拼貼出普羅庶民的人間百態。或出於情感欲求的宣洩,或勸善逞惡、諷世佐教,諧謔背後都提供我們觀看社會與民俗的視野與豐富線索,深具時代意義。汪志勇就認為「俗文學和社會背景密不可分,從文學是反映社會的角度來看,笑話更能表現其社會性。」 除了引人解頤,諧謔之言還得以偽裝於隱晦迂迴、荒謬戲擬的縫隙之中,達致「言者無罪,聞知足戒」開拓能指的言論空間,以迂迴隱晦的包裝得以游移在沉默/發聲、妥協/衝撞、接受/挑戰之間來回攻防。

日治時期大眾媒體經由殖民統治進入台灣,殖民政府針對報刊雜誌發行實施高壓強勢的言論檢閱制度。報紙儼然成為強大的官方論述下新政權/文明向舊本土/傳統展現殖民者恢弘現代論述與鼓吹同化的角力場域。日治時期發行最早、發行量最大的《台灣日日新報》為官方大報,創立宗旨為助於官方政令宣導,以利政策運作並形塑讀者對殖民政權認同,報導國家要聞、農工商界消息、寰宇國際新知等政經新聞為主。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台灣日日新報》版面配置、欄位名稱、編輯體例、刊載內容比重雖時有更變,但諧趣文類經常性刊載,雖非佔據報紙主要版面,可能因詼諧趣語提升讀者閱讀興趣以追求報刊商業效益,或僅為殘叢小語作為版面補白,但數量豐富、內容多變,蔚成通俗風尚的詼諧雜說穿插在莊重嚴肅國策政令宣導的字行文間,其所蘊含的文化意涵耐人尋味。

新舊交替、政權接迭與政治局勢的世變的當口,何以淺顯瑣屑、娛樂諧趣取向的通俗諧趣文藝成為官報編輯的重要基調?殖民社會的有識階層、官方報紙的編輯記者面對家國變遷的滄桑之嘆,何以笑談著不著邊際的「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傳統文人以輕鬆淺俗的日常敘事為笑,不介意因戲謔揶揄而傷雅正之美,看似無所顧忌、有虧德音、與世諧處的言說策略所豁顯的社會功能與時代意義何在?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