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2
摘錄自<我在看誰的世界?>
 
徐培晃(逢甲大學國語文教學中心助理教授)
 
2010年在上海舉辦的世界博覽會,臺灣館以天燈為造型,還請蔡依林演唱主題曲「臺灣心跳聲」,方文山的歌詞一路盤點臺灣標誌性的特色:
 
嘉南平原等待收割 一整遍幸福的顏色
 
屏東黑鮪魚直接等於快樂 一路蜿蜒的是淡水河
 
那陡峭的是太魯閣 一派樂天的性格
 
美濃紙傘怎麼折 三義木雕怎麼刻
 
這塊土地上有很多 很多的選擇
 
仔細看著 八家將的妝獨特
 
一時間各電視臺強力放送,上海忙的風風火火,臺灣的媒體也播得熱熱鬧鬧,全島矚目的天燈臺灣館,在2013年運回新竹,由環球購物中心負責經營,到了2016年就黯淡熄燈了,只剩「臺灣心跳聲」還在YOUTUBE與時間頑強對抗。
 
等等,不是世界博覽會嗎?臺灣本地最矚目的卻是臺灣館--也沒什麼不對,畢竟臺灣也是世界的一部份,對外展示的同時,也是對內的凝聚,出口轉內銷,觀看世界/展示自我,兩方同時並存,可是,究竟要看世界的什麼?向世界展示什麼?
 
爬梳歷屆世界博覽會的主題,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標舉「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將臨的2020年度拜世界博覽會以「溝通思考,創造未來」為主題;乃至於已經規劃到2025年大阪世界博覽會則高呼「人類5.0」。一股持續現代化的積極樂觀氣氛,甚至用人類5.0一語取代工業5.0,由是觀之,世界博覽會的全球化,同時也是現代化的展示。
 
在這樣的大前提之下,所謂的世界博覽會,其實更像是各國對現代化欲求的展示會,用「我想」,代指「我能」,想以此詮釋「我是」。
 
當然這也是認識世界,展示自我的一種方式。只是在這種持續現代的進程中,落後感如同魅影尾隨在腳跟,成為揮之不去的壓力,與其說是與各國競爭,不如說是與時間競爭,沒有人能真正超前,只有持續的恐懼落後,君不見3.5磁片已經在市場滅絕了:
 
將最凡俗的自己收於3.5吋磁碟片
 
那是第一次將稿紙催眠成檔案
 
狹窄的儲存空間可容納的夢太小
 
孤獨的鼾聲呢喃著:從那時起很少寫字了
 
鍵入的不是字 是規格化的符號……
 
(葉衽榤<類秋信>)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