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資源回收中,我最感興奮興趣的,莫過於家戶廚餘回收這個安排。雖然廚餘在夏天的時候,難免有點味道,但是我還是支持這個安排決策的。當初在香港出第一本食譜書《走肉朋友》的時候,基於食譜的拍攝進度非常緊湊,一天可能要拍攝十二到十四道菜,對於一個新人,固然吃力。與此同時,看見那十幾道沒法吃下肚的菜,和其棄掉的廚餘,統統要跟別的垃圾打包在一起,心裡有種從來沒不曾有過的無奈。相信,這是平常在廚房的主婦們,包括我這類獨居者,在家裡煮的東西少,丟掉小分量廚餘的,未必有感覺的。之後在機緣巧合下,我受邀參加一個美國婦女協會的藝術拍賣展,決定用了四張照片,拍下兩道親自下廚弄來的菜,和因為煮它們而要廢棄的廚餘和包裝等,並以「WE ARE WHAT WE EAT」為題,做為展覽的作品。希望透過作品,讓觀眾思考,在香港實施全面和強制的資源回收系統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