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2
第1章 建立好人緣應該明白的8件事
1.人是偏見的動物
筆者相信沒有人生來就喜歡惹是生非,任誰都不願與人起爭執,總是盡可能地避免傷人又自傷,此刻翻開本書的你當然也不例外。那麼,該怎麼做才可以趨吉避凶,與人為善呢?
首先,我們一定要理解:「人天生就是偏見的動物」。
偏見是基於個人生命經驗所形成的價值觀。正所謂「眼見為憑」,我們都是活在自己看到的世界裡。然而,即使看見同一件事,卻未必人人都有相同的看法。正因為如此,無論我們自認為如何公平看待事情,仍難免失之偏頗。
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的個人價值觀,自然人人不同,看法紛歧和不愉快的摩擦便由此產生,進而形成情緒壓力,痛苦、難過、煩惱接踵而來,無從排解的壓力日久終於釀成衝突--這就是人際糾紛的真相。
來找我諮詢的當事人,盡是為這樣的「偏見」所苦的人。因為不能融入他人、組織或職場,與人的嫌隙日深,不滿和衝突的雪球就在不知不覺間越滾越大,終於累積到不得不尋求法律途徑解決的地步。
各位讀者的麻煩事或許還不到必須求助律師的程度,所以更應該及早建立正確觀念,理解「人生來就是偏見的動物」,以便為自己趨吉避凶。
會在學校、職場、愛情、婚姻、借貸、鄰里等關係中吃苦受罪,或是遭受傷害,其中必有原因。每個人的成長環境都不一樣,生活經驗和學習過程也往往大相逕庭,所以價值觀不同是必然的。
不去否定偏見,而是坦然接納
那麼,我輩行走江湖,該如何做,才能不受人際關係傷害呢?
前面說到,個人的價值觀和經驗的差異會帶來摩擦,引發相處上的壓力,但是對於懂得與人為善的人來說,就不會有這些壓力,因為他們理解A的價值觀和B的價值觀本該不同。可是容易與人起爭端的人,總認為自己的價值觀就是真理,不願接受和自己不同的價值觀,壓力便由此而生。
如果你遇到會跟人講話講到大動肝火,脫口而出說:「你怎麼會這樣想?」、「你怎麼會這樣講?」的這種人,你就要多加注意了,因為他們連「價值觀可以不同」的簡單道理都無法接受,想要對這種人「曉以大義」也是白搭,所以,趕緊打住話題才能避免進一步傷害。別忘了,溝通的大前提是--認同對方的價值觀也是一種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