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包含兩篇僅考慮月亮位置的擇時文獻:即月亮所在 的月宿(Lunar mansions),以及月亮入相位至其他行星。這 是一種粗糙的、籠統的擇時方法,因為在一天左右的時間裡,它 所描述的狀況可以適用於任何地方、任何人。這部分收錄了金 迪(al-Kindī,原譯阿拉.欽迪、阿爾欽迪)的短篇文獻《擇日》(The Choices of Days)以及里賈爾(al-Rijāl,原譯阿爾瑞加)所著《行星判斷技法》(the Book of Skilled in the Judgments of the Stars,原譯《熟練之書》)一書 VII.101。
第二部包含兩篇聚焦在行星時的擇時文獻。這比之前的擇 時方法更精細化一些,因為行星時的長度十分敏感於季節和緯度的變化,並且比月亮入相位的時長更短。然而,這部分內容幾乎沒有使用完整的占星學概念和知識體系。這兩篇文獻分別是貝森選擇與開始 (Bethen)所著的《論行星時》(On the Hours of the Planets)以及里賈爾的著作《行星判斷技法》VII.100。
第三部的內容即所謂「完善」的擇時:它對於擇時盤各部分 徵象進行全面的考量,例如宮主星及其位置,行星時,行星的配 置,日夜區分,吉凶星的差異,以及普適性的擇時與針對當事人 的本命盤和諮詢事項進行的擇時之間的區別。這部分包括薩爾. 賓.畢雪(Sahl bin Bishr)所著《擇日書》(On Elections)的翻 譯修訂版、伊朗尼(al-’Imrānī,原譯阿爾伊朗尼)著名的《抉 擇之書》(The Book of Choices),以及里賈爾所著《行星判斷技法》VII(其內容完全聚焦於擇時和應期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