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3/7
古希臘哲學家的愛情全民開講——《饗宴》
《饗宴》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大約在西元前三八〇年所寫的對話錄作品,內容主要在討論愛的本質。英文書名Symposium是來自希臘原文Συμπόσιου,台灣譯名則受到日譯本的影響,叫做「饗宴」,大陸多譯為「會飲篇」或「會飲」。從字面上來說,這本書就是大家一起喝酒閒聊的內容,不管是哪一個譯本,看完你都會覺得裡面每個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個性鮮明,也是這本書非常有趣的地方。
《饗宴》的故事一開始很簡單,一個叫阿波羅多洛斯(Apollodorus)的人,轉述了他從阿里斯托得莫斯(Aristodemus)那裡聽來的,一場有關於愛情的宴會對話。當時參加宴會的人有斐德若(Phaedrus)、鮑薩尼亞(Pausanias)、厄里克希馬庫斯(Eryximachus)、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阿伽通(Agathon)和蘇格拉底(Socrates)等六人。雖然這些對話都是轉述而來的,聽起來很像某週刊,都是傳聞都是轉述,而且文章裡也說:「啊!有些事情告訴我的人已經記不清楚了。」但無關宏旨,《饗宴》整個故事還是非常有意思。
原本這一群人就是在宴會吃飯,但吃飯這一段很快地過去,接著一群人就在討論要不要喝酒或要幹嘛的。這時,有個叫厄里克希馬庫斯的醫生就跳出來建議,不如大家以談話來代替飲酒,更建議大家來頌讚愛神,因為那個時代連「鹽」都有人寫文章稱讚,卻沒有頌神的詩或讚美歌是獻給愛神的。提議獲得同意之後,大家就輪流開啟關於「愛」的話題。
後來有不少人認為倒數第二個發言的蘇格拉底,將「愛」導向對「美」的探討的言論,是整篇《饗宴》的最高潮。但我卻覺得蘇格拉底的觀點還是比較哲學了點,反倒是阿里斯托芬對於「另一伴」的奇想,才是文章真正高潮的地方,讓我們對於愛有了更多的想像。還有斐德若提到的幸福泉源、愛情燈塔說、為愛勇戰的力量,也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說法。
共
7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