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中國激進思潮的起源與後果

中國激進思潮的起源與後果

  • 作者:林毓生
  • 出版日期:2019/06/04
內容連載 頁數 1/4
從公民社會、市民社會與「現代的民間社會」看中國大陸和台灣的發展

一、    公民社會、市民社會與「現代的民間社會」的意義

「公民社會」、「市民社會」、「民間社會」這三個名詞近年來在中文世界裡時常出現。由於它們皆是從civil society翻譯而來,所以許多作者時常在討論究竟哪一個譯名最為恰當,許多讀者也常想知道究竟哪一個譯名最能表達原文的本義?然而,自古希臘城邦時代以來,civil society在西方有三種不同的指謂(denotations),所以在中文之中不可能由一個譯名來完全涵蓋。上述三個譯名中的每一個譯名,正確地指謂著civil society在某一個時代的主要意義,從這個觀點來看,它們都是正確的。但,如果一個作者硬要把其中的一個譯名當作唯一正確的譯名,這樣的辦法,則反映了他的無知;那是錯誤的。不過,從當前大家所關懷的問題來看,civil society在西方的三個不同指謂,卻又構成了大家所關注的中國政治、經濟與社會現代化發展的三個方面。因此,我想先把在西方歷史與思想中civil society所指謂的三個不同意義稍作釐清,藉以建立分析的參考架構。

(一)    公民社會

古希臘的城邦(polis)與公民社會的範圍相同。從政治的觀點來看,雅典是城邦;從社會的觀點來看,雅典是公民社會。這個社會裡的政治問題是這個社會裡公民所面對的公共問題。政治問題是經由公民們參與(討論、表決、執行)的政治過程中處理與解決的。亞里斯多德說:「人天生是政治的動物。」這句話不是望文生義所能了解的。亞里斯多德認為只有以平等自由的公民身分參與政治過程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像「人」樣的人,才能呈現人的高貴性。因為只有這樣的人──這樣參與政治決定的人──才不被別人指使,有其自主性;才不是在事情還沒發生之前就已經有答案了,故同時有面對未來挑戰的開創性。

既然自由平等的公民能以自主性與開創性參與政治過程;那麼,在政治過程中所作決定的後果當然要由公民們共同承擔、共同負責。這樣影響雅典未來命運的政治決定,如要做得適當,端賴公民們參與公共生活的智慧與道德──即「公民德行」(civic virtue)──的養成與落實。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