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我們為什麼愛宋朝

我們為什麼愛宋朝

內容連載 頁數 1/4
宋香:水沉春透露華鮮
 
宋代文化的特質可說是明淨素樸中蘊含著極度的高雅與精緻。可惜的是,充分體現此一特質的文化成就中,只有詩詞、瓷器、繪畫等得以留存至今,彼時高度發達的香事卻和當時的音樂、舞蹈一樣,只能透過文獻記載意會。即使如此,即使僅僅窺見那時文人筆墨裡的殘影片闋,有宋一代在香事上的繁盛綺麗,依然足以令後人驚異與羡慕。
 
在那個時代的上層社會,香爐裡焚爇名香,是二十四小時不能間斷的一項常規設置,氤氳的香氛差不多就和當今某些公共場所或咖啡廳的背景音樂一樣,是展開一天生活的一個基本元素,沒了它,日子便彷彿停滯不前。既然每日生活多采多姿,就該有韻調足以相襯的香品來搭配,才有那種「過日子」的氣氛。於是乎在兩宋時期,原料不同、工藝不同因而香型各異的合香製品琳琅滿目,或宜於熏衣,或宜於待客,或宜於戶外,或宜於夜晚的寢帳,乃至解酒的、安神的,大概也只有宋人的靈敏鼻子能夠精確接受那種種香氣在微妙區別中傳遞出的、足以影響心靈的密碼。
 
因為熱愛內涵豐富的香型,所以宋人很少採取直接焚烤沉香片、檀香片的做法。不管焚香的作用多麼背景化,所用的香品也一定要經過精心調製,當時稱為「合香」。所以出現在宋人生活中的均為複合型香料製品,現代香水講究的主調、前調、尾調之類的概念,其實八、九百年前的中國人早就熟悉。
 
當時,文人雅士熱衷編寫品香指導書籍「香譜」,其中有兩本宋人編製的香譜流傳下來,一為洪芻的《洪氏香譜》,一為陳敬的《陳氏香譜》。根據這兩冊重要文獻,再結合詩詞、筆記中的記載,我們得以對彼時的合香工藝約略有所了解。
 
宋時的合香工藝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把多種香料經過加工處理,搗成粉末,混在一起,用蜂蜜、白芨、薔薇露(天然玫瑰香水)等加以調和,然後密封在容器裡,埋入地下靜置一段時間。最終將香料取出,做成小餅、小丸乃至搗成粉末,即為成品。黃庭堅憑記憶寫下的〈嬰香製方〉就是這種工藝的典型一例。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