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7
■第一章 現代理性社會的三項特徵
 
我們是現代人,我們處於現代世界之中。
 
然而,「現代」意味著什麼?現代社會的本質是什麼?當我這樣追問的時候,則又意味著我們必須去追問這樣的一個問題:現代與傳統的本質區別又是什麼?以及相當重要的,作為一個現代人,當人們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的過程中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換言之,這當中的取捨是什麼?
 
人們似乎很少去追問上述的問題。然而,在過去一世紀以來,哲學與社會學傳統卻一職努力不斷通過思考上述的問題,來提醒我們做為一個現代人所應該要去檢視我們現代生活的結構問題。
 
本章共分為三小節,在此三小節中,我試圖援用哲學與社會學傳統在過去一個世紀以來的反思,來為各位描繪現代社會的結構難題。
 
◆第一節 無聲的吶喊:孤獨、焦慮與疏離感
 
我選擇從一幅畫作,孟克的〈吶喊〉,開始我們一系列的現代敘事。
 
我們不從那些過於學院化的技法開始講述,因為當初這幅畫作感動到人、令人產生共鳴的原因,並不是那些觀畫的人理解任何關於繪畫的技法。讓創作者與觀畫者產生深層連結的,是因為他們同處的境地。
 
這幅畫,以最簡單而質樸的方式打動人。所以,我們的分析,會從你一接觸到這幅畫作的最初直覺說起。
 
首先,這一幅畫作從最原始的直覺看上去,畫面上的主角你幾乎看不出性別、年齡、階級,以及最重要的個性。提出這一點對於解讀這幅畫作的意義相當重要。
 
然後,你發現畫作中的主角置身在一個扭曲變形的空間當中,並且很重要的一點,畫面的主角承受著莫名的重力擠壓,跟著這個無方向、無定位的空間一起扭曲變形。
 
再來,這個開始扭曲變形的空間場景看得出來原先是一座架在河流上的橋,橋在這幅畫作中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隱喻,在空間的意象上,橋不同於大地,橋是一種連結的空間,一種中間地帶(in-between),橋不屬於任何方位。而且孟克的繪畫方式還刻意將這個無方向的空間做了一個加強,他讓畫面上的這座橋懸空,這個懸空橋下的河流由於開始高速扭轉的關係,視覺上看上去就是一個隨時會把人捲進去的無底深淵。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