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8
第二章 過份乖巧的小女孩
一九八七年,英國的天才大提琴家賈桂琳.杜普蕾死於多發性硬化症衍生的併發症,享年四十二歲。她的姐姐希拉蕊後來懷疑,有沒有可能是壓力導致妹妹生病,神經科醫生都向她確認與壓力無關。
壓力當然不會「造成」多發性硬化症。發病無疑有許多因素相互影響。但真的能說壓力完全無關嗎?我們所檢視的相關研究以及患者的人生經歷,都可以看出與壓力有關聯。賈桂琳.杜普蕾即是一例,她生病和死亡的經歷活生生說明了,因壓抑情緒而生的壓力會導致什麼樣的悲劇。
杜普蕾的聽眾常在演奏會中潸然淚下。有人評論她的演奏「令人屏息、讓所有人如癡如醉」。她熱情的演出有時極為激昂,衝擊觀眾的情緒,在舞台上的呈現完全不受拘束,和私下個性不同:她在台上秀髮飛揚、身體搖擺,比起古典音樂會的拘謹,更多的是搖滾音樂的狂放。有觀眾回憶道:「她給人的感覺是溫柔嫻靜的鄉村婦女,但大提琴一到手中就像變了一個人。」
直至今日,杜普蕾有些演奏會錄音仍無人能超越,特別是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這部作品是名作曲家愛德華.艾爾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絕望的氛圍中,所作的最後一部重要作品。他在一九一七年寫道:「所有美好純淨清新甘甜的,皆一去不復返。」當時他已七十,已近遲暮。姐姐希拉蕊.杜普蕾在《狂戀大提琴》中寫道:「賈姬能揣摩遲暮老人的心境,這項才能令人驚奇、難以解釋。」
令人驚奇沒錯,但難以解釋嗎?可能沒那麼難。賈桂琳.杜普蕾沒有察覺二十歲的自己已經來到人生的暮年,再過幾年她就會發病,結束音樂生涯。她不曾說出口的情緒蘊含了太多懊悔、失落、無奈。她能對艾爾加感同身受,是因為她自己也承受著一樣的苦痛。他的肖像總是讓她心神不寧,她告訴姐姐:「姐,他一生悲慘,又生了病,但他靈魂的光亮卻能穿透這些。這就是我在他的音樂中所感受到的。」
賈姬這番話何嘗不是在描述自己打從出生開始的命運?她母親還和她在婦產科醫院時,就聽聞自己先生過世的噩耗。從那時起,賈姬和母親之間形成一種共生的依存關係,雙方被緊緊綑綁在一起。她既不能只當小孩,也無法真正長大。
共
8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