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4
10.退休的寧靜修行
 
退休後的日子,是一連串的無常,我以「隨順因緣」的態度面對。
 
民國九十九年八月, 我雖然加入退休人員行列, 卻是名符其實的「退而不休」。退休後,我投身志工的重點課題是:推動「心寧靜—做情緒的主人」情緒管理教學。
 
「寧靜」到底是什麼呢? 寧靜的英文叫T r a n Q u i l i t y, 我們如果把T和Q這兩個字母特別用大寫標出來,就是「T Q」,稱「寧靜指數」。T Q越高,代表寧靜能量越強,代表越不容易受旁邊人的影響,越能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南懷瑾先生說過一段話:「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第一句「水靜極,則形象明」,不難理解。拿一盆很乾淨的水,等它靜止不動,將我們的臉湊過去,會在那個水面看到清晰的自己;調皮一點,拿手去觸一下水面,水面起了波紋漣漪,這個時候再把臉靠過去,會看到自己的臉有很多皺紋,甚至糊掉、變形了;如果臉盆裝的不是清水,而是泥巴水,恐怕連自己的長相都看不清楚了。所以說「水靜極,則形象明。」
 
第二句「心靜極,則智慧生。」我們的心猶如心海、心湖,有心海的水,也有心湖的水。當心海心湖的水很靜的時候,我們看任何事情,都會很容易就看清楚真相是什麼,不會受事件的煙霧彈影響而失焦。
 
只要心夠靜,就有智慧去對治各種煩惱;怕的是心不夠寧靜,太多波動,無法聚焦; 怕的是心總是紛紛擾擾的, 問題也許並沒有太嚴重, 自己卻先慌了手腳。所以,心要夠靜,才會有智慧生起;心不夠寧靜,就沒辦法用智慧來處理事情。
 
很多時候, 孩子的情緒是被大人搞出來的。大人要隨時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華嚴經上說:「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不需要做什麼事,光是一個念頭叫「瞋心」,就有收拾不完的百萬障門為己開。怎麼能不時時觀照「起心動念」呢?常觀照起心動念,就會隨時跟自己的心在一起,就是「寧」這個字的意思。
 
我有很多很多因為自己的瞋心而做了後悔的例子。走過那樣子的過程,才知道:要做情緒的主人,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確實是很重要的。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讓我們先來思索:大概幾歲就可以做情緒的主人?五十歲?六十歲?孔子說的「六十而耳順」嗎?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