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3
借鏡各地國際人才,塑造自己的溝通風格

不管是遠離家鄉求發展,或是透過遠距的方式和不同市場的職人共事,一旦跨入國際職場,面對的挑戰與狀況將會複雜許多,另一方面,也能在工作中快速學習成長,吸取跨文化的養分,其中我覺得收穫最多的一部分,莫過於在溝通的技巧上,能和世界各地的職人取經,截長補短,不斷提升自己的溝通風格。

向印度人學參與:開會搶著舉手,散會繼續熱烈討論,超有存在感

「在開始前我先提醒一下大家我們的規則,除了印度同學每個人每節課只能發問一次,其他每個人都必須多多發問!」某次代表台灣參加跨國傳播集團在國外舉行的訓練,在課程開始前,主辦人半開玩笑的提醒大家。這番話雖然博得了哄堂大笑,卻也點出一個不爭的事實— 印度職人愛問問題是世界有名的。

不管是在國外求學期間,或是國際工作場合,印度職人們操著濃濃的口音,搶著舉手問問題甚至當場辯論的畫面,相信對於多人來說都不陌生,相較之下,在東方社會長大的我們,則多數習慣保持低調,把優先提問的機會讓給別人。然而,「出道」幾年後,越是熟悉國際職場的遊戲規則,越發覺得印度職人這種積極提問的習慣非常值得學習,因為這不但能逼自己全神貫注地參與當下的討論同時不斷思考,更能讓自己有更多「被看見」的機會,進而塑造自己的專業形象。

放眼望去包括谷歌、微軟、萬事達卡等知名企業的CEO都來自印度,近年來印度籍的專業經理人擔任科技、金融、快消等領域的國際企業資深主管的比例也節節攀升,相信這除了是因為很強的技術背景和管理能力外,和他們總愛把資訊「解構」成數個小問題,不斷挑戰、思辯的溝通、思考習慣很有關係。

向美國人學直接:直接切入重點,公私分明的溝通方式超有效率

Sally:「你們為什麼老是建議客戶發新聞稿呢?我們可以做一些不同的事嗎?我們需要多點創意!」(How come you always suggest the client to issue press releases? Can we do something different? We can really use some creativity here!)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