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4/4
孔子並沒有否定子路的志願,他的笑源自對子路性格的深度了解,知道他的衝動「不讓」,會是他實踐夢想最大的障礙。孔子也沒有指責子路,他只是因為意識到這中間的矛盾而笑了起來。
 
另有一段,《論語.公冶長》記載:「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對於當時的世道,孔子陷入一種無可奈何的悲觀情緒中,有感而發:算了算了,沒有必要繼續努力了,不如漂流到海上去吧!孤身離去,大概也不會有人在意吧?恐怕也就只有子路會跟在我身邊吧!
 
「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有人將孔子的感嘆轉述給子路,子路聽了很高興,視為老師對他的高度了解與肯定,老師知道就算全天下都背棄他,有義氣的子路一定還在,哪管天涯海角。有一天孔子要解散這個團體,叫大家鳥獸散,子路也必定打死不走。
 
然後,子路「聞之喜」的反應又傳回孔子那裡。孔子忍不住又調侃了子路:你果然比我勇敢啊,我一說要流浪到海上,你就一副馬上出發的態度了。不急不急,我們連紮木筏的材料都還沒準備呢!
 
這裡,孔子的反應也是「哂之」,因為他太了解子路那種衝動的個性,說是風就是雨,而且有一種行動派的憨直,聽不懂比喻。老師說「乘桴浮於海」,是誇張表示對於現實的失望,對於在現實中不被重視的挫折,但聽在子路耳裡,就變成師徒二人真正要去航海的行動指示了。
 
《論語.公冶長》中還有一段:「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老師身邊只有顏淵、子路兩名學生,孔子說:來吧,說說你們所嚮往的事吧!「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 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哈,當然又是子路先回答,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我要做個慷慨的人,好車好馬好衣服,朋友要用就拿去用,用壞了也絕不計較!
 
「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然後顏淵也給了他的答案,有意思的是,顏淵說完之後,子路就大剌剌地對老師說︰「也別老是考我們,那你呢?你的願望又是什麼?」孔子也就回答,希望能「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做一個能提供老者安穩生活,能讓朋友信任,能保護孩子的人。這是孔子的氣度,和子路、顏淵不在一個層次上,但子路的真性情多可愛啊!
4上一頁 1 2 3 4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