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4/7

一望無際的海,開啟了人們在擁擠城市裡封閉許久的心,在你覺得憂鬱、覺得煩悶時,不如就到海邊走走吧,靜靜聽著海潮聲,難解的問題,也許就迎刃而解了。前提是,你得不嫌煩地先越過人們畫地自限的重重障礙。廖鴻基說,只要有空檔,他就會挑一段海岸線獨自步行,西岸和東岸的地形截然不同,走起來風情與趣味也不一樣。手持攝影機一起跟在他背後的我,踩在礫石鋪成的海灘上,一步一聲響,石頭的摩擦聲和海浪拍打的聲音,彷彿奏鳴曲般悄悄的洗滌了剛剛辛苦翻越時煩躁的心情。此刻我已全然能體會,為何廖鴻基會愛上步行海岸線,漫步在陸地與海洋之間,那道狹窄卻也最寬闊的一線沙地。
 
這是一條大部分人都不曾走過的路,相較於翻越消波塊障礙前,由於心境大不同了,眼前的風景自然也不一樣,就像是你貼近一點,觀察親密愛人的臉龐,才發現她的眼角、毛細孔、一顰一笑都顯得如此清晰般。於是我們發現到許多濱海的古道,看到許多被傾倒掩埋的垃圾堆,以及不同世代造型各異的消波塊,舊的往下沉,新的不斷繼續往上疊,像地層年代一樣,繼續累積人們的荒謬。
 
廖鴻基說過,消波塊是一門好生意,每一顆消波塊成本至少三萬塊,丟放一陣子後就會被大海吞噬,就像個無底的錢坑,多年來整個台灣的海岸線已經投入千億預算進去,而能從中獲利,有本事做這門生意的人,又怎麼會輕易讓這門生意中斷,尤其海洋又是個沒人關心的角落,自然沒有人會去在意,人工海堤和投放消波塊,會對潮水造成多大的影響,以及大大改變海岸地形的情況有多麼嚴峻了。
 
喚醒海洋DNA,讓親海成為事實,愛海成為能力。
 
解嚴以來,走向民主化的台灣發展劇烈,各種議題不斷被提出來討論,往往也有機會獲得改變,特別是族群、人權的範疇,很多開放的觀念和制度的設定,我們都走在亞洲國家之首,可以說台灣人已經是個勇敢熱情、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不自由的族群,然而心境上我們卻停留在怕海的狀態裡,忘記了你我身上流著勇於渡海闖蕩尋找新契機的熱血,忘記了我們擁有世代祖先流傳的海洋DNA,而這件事恐怕需要先來一記棒喝才能快速被喚醒。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