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6
導論(摘錄)
 
一、走向「文人園林」
 
中國古典園林歷史源遠流長,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以緩慢的步調積累經驗,自我修正,終而在明清時期完成精密的園林體系。
 
大抵而言,先秦兩漢以皇家宮廷園林為主流,起源於帝王狩獵之囿與通神之臺,既循天人合一思想體系,發展人化自然,同時想像神仙境界,再現山嶽與海島風景。皇家園林規模宏大、體勢雄偉,如上林苑包括有山水、動植物、宮苑、臺觀與各種生產基地,提供居住、生產、遊憩、狩獵等主要功能。至魏晉南北朝時期,貴族豪門在政治權力之外,同時擴展大規模的莊園經濟,經始山林,巡視地利,在遊覽中發現山水之美,注目鑑賞,進而建宅棲遲,頤養閑暇,於是山水莊園既是創造經濟價值的世族資產,同時也具有遊賞山川的功能,近則提供日常性遊賞活動,遠則作為向外窮名山、泛滄海的據點。這些貴族文士遊覽山川、賞玩風景,奠定此後人物與景象關係發展的基礎,迨及隋唐,遂有「文人園林」典型的出現。
 
唐王朝開創了意氣風發的盛世,帝國復歸統一,豪族勢力和莊園經濟受到抑制,科舉取士助成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文士成為引領社會的主力。文人仕宦經歷中參與地方公共山水的開發與整治,如柳宗元之發現永州山水隱蔽之美,白居易之開闢忠州東坡、杭州西湖。對於自然的理解和鑒賞、宦海浮沉的感懷、人生哲理的體悟,都融鑄進入造園活動之中。不同的山水與個人經驗進入私人園林,表現為不同的型態:王維的輞川鬆動了與經濟、政治權力緊密聯結的莊園形態,成為其學佛習禪的道場;白居易藉由理水置石,草木植栽等手法,先後在江南江北興建草堂、修造宅園,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賦與空間主體性意涵。他們都標誌了文人園林興起的新里程,於後代園林發展影響深遠。宋明以降,有別於漢唐的閎放風度,文化走向內歛沉潛,心性之學昌明,修持工夫就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文人園林作為體現心性操持的場所,在微觀境界中追求體系的自我完善。加上市民經濟穩定成長,雅俗文化交流,追尋精緻美感品味成為普遍風氣,園林藝術技法日趨精密,發展至晚明清初臻於巔峯。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