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教育之本:歷代官學與民風教化

教育之本:歷代官學與民風教化

  • 作者:鐘雙德
  • 出版日期:2020/04/10
內容連載 頁數 1/5
漢代德育教化的舉措
 
西漢代初期年,朝廷為復甦社會經濟,信奉黃老之學,實行「無為而治」的「休養生息」政策。這時的儒家尚未受到重視,但一些儒家學者卻在積極宣傳自己的主張,為以後漢王朝制訂文化教育政策做了理論上的準備。
 
漢代初期儒生總結了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得出一個重要結論,即「取天下」和「守天下」的時勢任務不同,管理者採取的治術也應有所不同。他們認為,秦王朝的滅亡,是一味執行法家路線造成的。
 
漢代初期政治家陸賈,提出「逆取而以順守,文武並用,長久之術」的策略性建議。他認為對人民的領導,應以「教化」為主要手段,而不可單靠刑罰,因為刑罰只能「誅惡」,不足以「勸善」,「勸善」要靠教化。
 
漢文帝劉恆時,政論家賈誼繼承陸賈的教化思想,進一步提出推行教化的關鍵是在各級官吏,因此主張「敬士」、「選吏」。選吏必須用士,用士之道則在於「敬士」。
 
漢武帝劉徹時,經學家董仲舒把戰國時期以來的各家學說以及儒家各派,在《春秋》公羊學的名義下融會貫通,建立了一套「天人感應」的唯心主義思想體系。他表達了獨尊儒術的主張,他說: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宜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無以持一統,治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這段話,學界多年以來一直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八個字加以概括。
 
董仲舒所總結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觀點,得到了漢武帝的認同。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提出的文化教育政策建議,並加以實施。
 
西元前一三六年,漢武帝下令置儒家五經博士,罷免其他諸子、傳記博士,定儒術為一尊。西元前一二四年,又為五經博士置弟子員。此為古代太學之始。
 
自漢武帝始崇尚儒經,經學的昌盛,推動了學校教育的發展。至東漢時期,班固在《東都賦》中以「學校如林,庠序盈門」贊其盛況。
 
兩漢時期絕大多數皇帝,或在太子階段,或在幼年即位之後,都有接受教育的經歷。按儒家古制,太師、太傅、太保均為國君之師,合稱「三公」。漢代君權大為強化,「三公」之職遂演化成最高的榮譽虛銜,而且不輕易授人,經常空缺。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