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4
彰顯每個微小生命的呼救,以理解帶出關心與愛
 
──總監製 曾瀚賢
 
《誰是被害者》是台灣在刑偵類型上新的嘗試,強烈地擴展在地類型邊界的企圖,帶領我們走過零到一的艱難。這一路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入,接力建立系統化的工作流程,因為我們相信開創和建置同等重要,這些都能在這本書的收錄訪談中找到精采內容。
 
有了好的故事素材、團隊、工作方法,但到底是什麼力量統合驅動著我們?猶記得最初編劇們找到核心戲劇驅動的那一句話,所帶來的震撼:「在你活著的時候,沒有人在乎你是誰,當你死了以後,大家就有興趣了。」社會存在著很多不被瞭解的痛苦,當我們感受到、想去關心時,生命已然逝去;那我們在這之前,能多做一點什麼嗎?我們團隊做這部作品的核心,就像背負著那些祕密和痛苦往前走,找到大家願意親近故事的方式,讓每個微小生命的呼救被彰顯出來,藉由理解,帶來關心和愛。
 
《誰是被害者》承接著這樣的價值觀,凝視社會、感受自己和別人的生存狀態,是我們一直無法逃避的主題,儘管痛苦而沈重,卻也是我們無窮的想像力來源,期望作品最後有超越語言的能量,讓世界上的每個觀眾都能找到他們的撫慰。
 
IP改編緣起
 
自從完成了《紅衣小女孩》系列和《麻醉風暴》系列,我們一直在思考下一個作品會是什麼,在不斷尋找的過程中,發掘到小說《第四名被害者》。從網路上,我們看到很多對它的讚譽,當時較少屬於社會派的懸疑推理小說,而它呈現了社會某種樣貌的議題,因此很快地約了小說作者天地無限,好奇他是在怎麼樣的狀態下決定創作這部作品。一聊之下,我們彼此對某些社會的觀察、或是對影視作品的想像都很一致,一拍即合。
 
在開發過程中,我們發覺故事裡面有很多角色充滿可能性,只用電影來呈現有點可惜,最後決定把它變成一部劇。因此,我們必須找到新的角度來詮釋,我們把原本的主要角色──記者──轉變成另外一個模式,這個模式就是「誰是被害者」,同時創造出一個新的角色:方毅任。開發的過程雖然辛苦,但往往找到特別重要的亮點時,又可以發現更好的契機,《誰是被害者》的劇本因此誕生。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