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6/7
這就引出一個重要問題:什麼東西判定某筆資訊有相關性?答案取決於我們從事的特定任務。
正如桌遊,我們從事的所有任務(不管是寫電子郵件、統計帳單,或只是出門遛狗)都伴隨一組獨特的規則,限定需要哪些行動才算「達成」。
比方說,為了順利讀完目前這些文字,你的閱讀規則集(ruleset)限定你的視線必須沿著每一行由上而下移動、在句子結束前記住每一個字、用手指翻頁等等。
我們從事某項任務時,相關規則集必須先載入腦部一個名為側前額葉皮質(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我們簡稱LatPFC)的小區域。
載入LatPFC的特定規則集會決定哪些資訊相關、哪些又不相關。
比方說,此刻你的閱讀規則集載入你的LatPFC,調整你的注意力過濾器,允許這些橫橫豎豎的黑色筆畫進入有意識的覺知,在此同時阻擋紙頁在你指尖的觸感、本頁底部的章名,以及你周遭的任何聲響等等。
我經常以一九八○年代的舊式電視遊樂器系統比喻這整個過程。在這種情況下,每一款遊戲(任務)有一組獨特的角色、控制鈕和目標(規則集)。
任何時候你想玩某一款遊戲,就把相關的卡匣插入遊戲機(LatPFC)。遊戲載入後,電視螢幕就會顯示那款遊戲的主角、壞蛋、武器等等(注意力過濾器)。
有個簡單的方法可以了解這兩套網絡如何運作,那就是想像汽車駕訓班那種有兩套方向盤的教練車。
大多數時候汽車由學員駕駛(背側網絡),有意識地專心以某種特定方式行駛、轉彎。
然而,默默坐在旁邊的教練(腹側網絡)始終提高警覺,隨時覺察周遭世界,萬一發生危險,可以立刻接手。
緊迫問題一:邊走邊說
「如果不可能一心多用,那麼我為什麼可以邊走路邊嚼口香糖?」
說得對!
真相是,我們每天都一心多用。我們邊吃東西邊聊天;邊淋浴邊唱歌;邊慢跑邊思考工作計畫。
有趣的來了。如果你細看這些例子,每個都包含紋狀體操控的慣性動作。
很可能你已經精通吃東西、淋浴和慢跑這些事,也就是可以不假思索地執行這些技能。
這代表我們可以同時執行兩項任務,只要其中一項出於習慣,不需要太多思考。
話說回來,你是否曾吃飯時跟人聊天,聊著聊著忘了吃?或者唱歌唱得太投入、心不在焉地倒了兩次洗髮精?或者太擔心某個計畫,慢跑時意外絆跤?
共
7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