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7
禮品的銅臭味

我們不妨想想禮物卡增加的現象。有愈來愈多的節日購物者,現在會贈送禮券或禮物卡,而不會去搜尋適當的禮物了。這些禮券(禮物卡)有特定金額的價值,可以在零售商店裡兌換商品。禮物卡代表的是挑選禮物與給現金之間的折衷,它讓選購禮品者能輕鬆一點,也能給收禮者更大的選擇空間。大賣場塔吉特或沃爾瑪,甚至高級百貨公司「薩克斯第五大道」所發行價值五十美元的禮券卡,可以避免因為買到小兩號的毛衣所造成的「價值毀滅的損失」,因為它可以讓收禮者去挑選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而且,禮券卡又和送現金不同。雖然收禮的人可以很明確地知道你花了多少錢,金錢的價值一清二楚,但特定商店的禮券卡比起只是送現金,給人的感覺要好很多。或許,花時間挑選某家適合商店所投入的心思,多多少少紓解了那種不悅感。

九○年代期間,節日禮品貨幣化的趨勢累積動能,導致愈來愈多的購物者開始贈送禮券。一九九○年末期,禮券轉換為有磁條的塑膠卡片,更加快了這種趨勢。在一九九八至二○一○年之間,禮物卡的年度銷售量幾乎激增了八倍,達到九百億美元以上。根據消費者調查報告,禮物卡是目前最普遍的節日禮品需求,超過了服飾、電玩遊戲、消費性電子產品、珠寶,以及其他的項目。

傳統主義者對這個趨勢感到痛心。人稱「禮貌小姐」的禮儀專欄作家瑪汀(Judith Martin)就抱怨,禮物卡已經「奪走了節日的精神和靈魂。你基本上就是付錢給某人──付錢給他,叫他走開」。個人理財專欄作家威斯頓(Liz Pulliam Weston)則擔心「送禮的藝術很快就會全然發展成為商業交易」。她問道:「多久以後,我們會開始塞鈔票給彼此?」

從經濟推論的角度而言,禮物卡取代禮物的轉變,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如果最後能達到以一疊鈔票取代禮物的話會更好。理由為何?雖然禮物卡降低了禮物的「重大損失」,但還是不能完全避免。假設你叔叔給了你一張建材零售商家得寶(Home Depot)價值一百美元的禮物卡,它比一套你不想要、價值一百美元的工具組來得好。可是你並不怎麼喜歡裝修,你可能會寧願拿現金。畢竟,現金就像在任何地方都能使用的禮物卡。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