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健身展
秋葉落下之前:活在燦盛熟齡時

秋葉落下之前:活在燦盛熟齡時

  • 作者:詹慶齡
  • 出版日期:2021/03/31
內容連載 頁數 2/5

摘文2

小鎮情懷
 
小鎮,是生命裡一種特殊存在,談不上鄉愁,比較貼近的說法是,血液中與生俱來的原始情懷。
 
雙親都來自中台灣花最美、米最香的彰化縣,相鄰小鎮的男女在台北城相識、結髮、落戶,算是早期的「北漂族」。同輩中,如我一般的「北漂二代」為數不少,生長地與籍貫記註著兩處不同地名,真實紀錄一頁台灣人口遷移史,對我們這代「台北小孩」而言,父祖輩的故鄉只在逢年過節登場,歲末回返是歸鄉亦是出遊,幼時,但覺小鎮新奇陌生,所謂近鄉情怯,乃至各種感懷念想,都是後來的事了。
 
嚴格說來,家鄉員林無論人口、面積都超過「小鎮」定義範疇,是彰化數一數二的大鎮,比之鄰近鄉鎮,員林街市熱鬧,車水馬龍,倒更像座「小城」,即使如今已升格為市,它仍是我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小鎮範本,人情馥郁,物產豐饒,百果山上真有香甜百果,產量多得因而發展出另一項地方特產蜜餞,偶爾在超商架上看到「員林蜜餞」,總愛買上一包解解嘴裡和心裡的饞,「鹹酸甜」一詞完美傳達舌尖上的綜合美味,用以形容人生況味同樣精準巧妙。
 
包括老家在內,從前小鎮處處透著歷史痕跡,培育上兩代的宅院「玉壺春」,拱門迴廊園林雅緻,景如其名;祖父行醫半世紀的古樓則是典型華南騎樓建築,風雅實用,鎮上舉目皆是。當時年紀小,不懂古樸意境,騎樓老街、日式神社、清朝媽祖廟、或者家族春節必訪的石頭公,都引不起我們興趣,小孩群只關注對面夜市食材溢滿整碗的魷魚羹、手工刀削的圓仔剉冰,以及戲院門口香噴噴的碳烤玉米和醃芭樂。
 
真正與故鄉小鎮建立情感聯結是從自家的「夏令營」起,每逢暑假,堂兄弟姊妹們就被集體送回員林領受祖母「鐵的教育」,每日作息按表操課,無人膽敢逾矩,日子看似規律嚴格,實則趣味盎然,家族人丁興旺意味玩伴不缺,讀書、踩街、受獎挨罰都有人陪,午後固定放風蹓躂,小手相牽隨意閒逛,那些個夏天逐漸清晰了小鎮的街景輪廓,不過,我們最常消磨的地點其實是戲院,繁榮市鎮上片速度不亞於都會,暑期強擋若非瓊瑤愛情就是驚悚鬼片,看完一部「殘月陰風吹古樓」嚇得大夥蜷縮在臥室褟褟米,望著窗外弦月伴隨夏日晚風,不時驚聲尖叫,那一夜,好入戲!
5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