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4/5
我只用了簡單幾個字回應老友,告訴她「下次見面,請容我給你一個擁抱。」無須太多不著邊際的勸慰,她的母親,你們、我們、他們的父母,以及父母們的父母,早已用一輩子親身示範過何謂責任與堅強了。
摘文4
青春的起點
又一輪民歌演唱會登場,我輩眾人爭相朝聖,集體湧入時光隧道,中年以後,如此這般重溫舊夢成為一種隆重儀式。
必須感謝有志者,每隔幾年登高一呼,帶引歌者、觀眾進入那個氣味相投的魔幻時空,特定的夜晚,由著熟悉的旋律串連生命的現在進行式與過去式,凝聚陌生的彼此共感唱和,人們微妙地時而融為一體,時而在樂音中飄向各自的往日情懷,同一首歌觸動無數不同心弦,走過幾十年漫長路途,在場每個髮鬢染白的中年男女都有自己的故事可訴說,然而回到民歌世界裡,自然流露的歌聲與熱情仍似當年那股不帶世故的清新,彷彿從未遠離過青春的起點。
關於身為一個五年級生,我始終相信是上輩子燒好香累積來的福報,一種歲月,兩個時代,禁錮與解放、封建與創新,如冷暖洋流在我們最珍貴的青春少年時交會激盪,洶湧黑潮孕生豐沛能量,在各個領域萌發創生,「唱我們的歌」是彼時大環境波瀾壯闊的必然,也是微小個體細緻的自覺,我們至今仍在記憶裡輕輕地唱著,懷舊心態固然有之,但真正牢牢鑲嵌在生命裡的,其實是與時代變遷緊密扣連的印記。
可能我天生屬於後知後覺者,青春期身處時代浪潮中並沒有強烈感知,只是被動地隨波逐流,湊熱鬧跟著加入吉他社,那年頭,抱把吉他自彈自唱是一種潮中之潮,手撥琴弦,嘴上哼唱,小毛頭好像也能變身金韻獎歌手,懵懂中,民歌還有一層嚮往未來大學生活更重要的象徵意義。
因此我實在記不得,到底是怎麼從「梅花梅花滿天下,越冷它越開花…」唱到「夕陽照著我的小茉莉小茉莉,海風吹著她的髮她的髮…」也許,一切銜接得太過順理成章,巧妙得讓人幾乎忘了轉變這回事,總之「梅花」就是不再流行了,「國恩家慶」也不知不覺淡出生活,被「少年中國」、「龍的傳人」取而代之,後來「秋蟬」聲鳴,「微風往事」拂過心頭,民歌再生一番新氣象,隨心所欲自在無拘,及至成年之後回望,才真正意識到自由思潮遍地開花是何等深遠地影響了一代人!
共
5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