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4/8

漢人移民到了雲南之後很快接受而且學習當地的語言。「滇」本是土著用詞,大致用來指稱整個雲南,「滇」字成為了官方對於雲南的簡稱而且被沿用至今。「滇人」是一個新的中文詞彙,這個詞出現在明代,指稱「全雲南的人」──包括土著與漢民。其他的土著詞彙例如「海」(「海」的意思是湖泊)、「賧」(河、湖),至今依然廣為使用。此外,眾多當地地名提醒著我們,土著居民的分布異常廣闊。為了便與土著溝通(例如進行貿易),移民(如蒙自縣的漢人自然開始學習土著語言。孤立的漢人社群在經過幾個世代之後,其後裔已經不太會說先人的方言或中文,他們的日常溝通都是用土著語言進行。有些明、清時代的地方誌裡,會有關於土著語言的篇幅(列入「方言」之下)。

雲南當地不同族群之間的通婚頗為普遍,這可能是讓中國移民本土化的最有效方法。有許多漢人士兵娶了土著女人,這是邊疆社會性別比例失衡的結果。「夷娘漢老子」的結合頗為流行,大大促進了漢人移民群的本土化,因為在絕大多情況下兒童是整天跟隨在「蠻夷」母親的身邊。早在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許多孤立的明代軍事社群便經歷了本土化的過程。明末徐霞客抵達納西人(麼些)居住的麗江地區時,他寫道:「其地土人皆為麼些。國初,漢人之戍此者,今皆從其俗矣。」這樣的案例在滇西北部並非特例,事實上,同樣的情形在由土司主宰的滇南更為常見。例如騰越地區的明代士兵與其後裔,根據記載,他們在乾隆年間(公元一七三六年至一七九六年)已經變作「蠻夷」了。今日,雲南(貴州也是)有許多群體,他們與周遭族群並無差異,卻被中國政府認定為「漢族」,理由只是因為他們是明代移民的後裔。
8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