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內容連載 頁數 7/8
眼尖的考古學家在緩緩步行時找到各種古代文物,再細小的碎片也能成為線索,讓我們推敲古代的經濟與社交互動,以及個人與家庭活動累積下來的影響。有一片碎石一定是從遠處山上的礦場來的,因此表示有遠方來的供應者和當地的商販,讓此地得以接觸遙遠外地。一個金屬工具碎片的背後是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結合原料、製造技術和配送路網,將這個物品從專業工匠送到使用者的手上,而且中間往往還經由行賈、定期的市集或中介的城鎮。陶器碎片是考古學家最好的朋友:它們堅固耐摧,只需要一小片就能知道原本的陶器是廉價容器或精心製造的餐具。如果這個碎片來自杯緣或甕底,我們便能分析碎片的形式、紋路和製作方法,進而推知當時的運輸型態、儲藏食物的方法和飲食文化。
 
*  *  *
 

不論古今,不論世界何處,我們碰到的問題不是「為什麼要有城市?」,而是「為什麼要有『那麼多』城市?」。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沿岸的城市密度之高,即使用慢船航行,也能每晚在不同的城市過夜。不過,我們不只能在美索不達米亞問這個問題:在墨西哥和中美洲的馬雅地區,城市緊密相連,甚至可以在一座城市的金字塔頂看到另一座城市的神廟。在古羅馬時期,數十座城市沿著海岸串在一起,一路從突尼西亞境內的萊比提米紐斯延伸到土耳其境內的君士坦丁堡,其中地中海東岸的城市更是密集,而且全都有人類居住數百年。以社會和經濟層面而言,這些城市的功能相同,可以相互替換,而且彼此相距不過一天的航程,有著共同的語言和習俗,任何新來的訪客都會覺得自在。地中海形成整條單一的海岸線,讓古人輕易穿梭其中,但即使在比較艱困的環境也能看到這種高度的連通性,像是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周遭的中世紀古城,座落在現今瑞典、挪威和丹麥境內,紛紛靠著北海相連。這些古代連接模式有如現今跨越許多行政區域的複合都市(conurbation),像是橫跨美國六州的華盛頓―費城―紐約市―波士頓走廊、德國西北部的萊茵―魯爾地區,以及東亞各地快速竄起的相連都會區,像是廣州―香港和北京―天津。
8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