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8
前言
 
孕期營養是胎兒生長及發育的關鍵。
──伍國耀博士,德州農工大學
 
母親在懷孕期間的營養攝取會影響寶寶的發育,這是多種營養學理論與傳統民族都廣為接受的觀念。即使這是你第一次翻開營養書籍,我相信你也會認同這個觀念。
 
你或許覺得奇怪,既然我知道大家都認同這個觀念,為什麼還要花力氣寫一本孕期營養書?其實除了少數幾種營養素之外,孕期營養是一個眾說紛紜的領域。我仔細探究常見的孕期營養原則,比對科學研究與源自傳統文化的古老智慧,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著許多歧異。這是我寫這本書的原因。
 
在深入討論之前,請容我定義幾個將在書中經常出現的詞彙。「目前常見的營養觀念」是指根據美國政府營養政策給的飲食建議,過去惡名昭彰的「食物金字塔」就是建立在這樣的飲食原則上。雖然食物金字塔已被餐盤取代,但整體訊息幾乎數十年未變:少吃肉、少吃飽和脂肪、多吃穀物。古代飲食(ancestral diets)與傳統民族的飲食(diets of traditional cultures)指的是幾百年前的飲食習慣(目前仍有少數偏遠族群維持這樣的飲食習慣)。在量產食品與工業化出現之前,人類吃的都是在地生產、未經加工的原形真食物。我在這本書裡把「古代飲食」、「古代營養」、「傳統民族飲食」和「真食物」等詞彙當成同義詞使用。
 
常見的營養原則與傳統民族的飲食之間,確有相似之處(例如強調要吃新鮮的農產品),但是相異之處也不少。常見的孕期營養原則鼓勵孕婦少吃肥肉、內臟、海鮮(每週低於三四○公克),只能吃低脂乳製品,必須攝取大量碳水化合物(佔熱量攝取的四十五到六十五%),如此才能孕育健康的寶寶。
 
對比鮮明的是,傳統民族的飲食習慣是把一隻動物「從頭吃到尾」,視脂肪最多的肉為上品,海鮮多多益善(包括內陸地區),(原本就喝牛/羊乳的地方)乳汁從不脫脂,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遠低於現在的建議。此外,精製碳水化合物(白麵粉與白糖)直到一、兩個世紀前才問世。常見的孕期營養原則只建議「攝取穀物時,全穀物應佔一半」。換句話說,就算另一半是精製穀物跟白麵包也全然沒問題。
 
那麼,到底誰是對的:常見的營養觀念,還是傳統民族的飲食習慣?我決定仔細查閱科學文獻,但結果令我驚訝並深感失望。身為營養師,我以為政府的公共政策不會這麼糟。
8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