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5
導論 
 
醫學既是科學,也是救助(節錄)
 
每個人都會生病,每個人都會死亡。如果醫學完美的話,那麼病痛會更少,死亡方式的選擇應該會更多。即便醫學無法逆轉老化的過程,也應該能夠預防疾病和傷害所帶來的生命提早殞落。然而實際情況並沒有這麼理想;宏觀來看,醫學沒有帶來太大的改變。關於人口健康的研究顯示,我們所熟悉的醫學對於增加人口平均壽命的貢獻很少,相較之下,飲食、衛生以及生活方式的影響則大多了。因此就延長人類這個物種的壽命而言,醫學能做的很有限。如果醫學如此不可靠,那後果是什麼?我們又該怎麼辦?
 
這既是個抽象的問題,也是個直接而急迫的問題。我們應該花多少納稅人的錢在醫學研究上面?我們是否該繼續捐款給防治癌症的慈善組織?同樣的錢用在改善開發中國家的衛生可以拯救更多的生命,那麼在器官移植花那麼多錢還有道理嗎?這些都是大問題。「小」問題是:對於那正在傷害我或是殺死我的疾病或傷害,我該怎麼辦呢?現在的疫苗接種是否會對我的小孩造成健康風險?在宣稱唯一能治好我的各式各樣療法當中,我該選擇哪一種?我的症狀是「身心症」或是「真正的疾病」所引起的呢?當你必須自問這類問題時,「小」問題就會變成大問題。
 
為了不要混淆小問題和大問題,我們必須謹記,醫學不是一回事而是兩回事:就像其他的科學一樣,醫學是種科學,但是它也是救助的來源,在受苦的時候它是紓解與幫助的來源。醫學的這兩面經常發生衝突。這種衝突的某一面可以從迫切性來看:醫學的「科學面」追求的是正確,不管這得花多少時間;但醫學的「救助面」必須在當下提供答案。衝突相關的另一面是「受苦的單位」:雖然醫學的科學面為整體人口的壽命延長貢獻很少,但是當我們個人受苦尋求救助時,醫學所能做的卻意義重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需要的不是長遠的醫學科學,而是短期的解決辦法,或者至少給我們希望。也許長遠之後我們的醫學科學所達成的知識,能夠同時回答大問題與小問題。我們在第一章會解釋這一點,在結論也會再加以討論;但目前而言,大問題和小問題經常處於緊張關係,兩者在各自的脈絡中各有其道理。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