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7
第壹章  走上氣象主播這條路
 
離開都市,深入鄉鎮,每到一個地方,讓我更愛這片土地、更愛臺灣的美好,深刻感受臺灣濃厚的人情味。每趴趴GO一次,我就多增廣見聞,鄉親的質樸善良、親切好客,那種發自內心的溫暖,儘管萍水相逢,卻著實讓你覺得彷彿是相識已久的家人朋友。──王淑麗
 
從菜鳥交通記者到當家氣象主播
 
近來天氣多變,幾次的寒流及強烈冷氣團,讓大家都穿著厚厚冬衣出門,不時也會留意溫度的變化。只是,氣象播報除了天氣的溫度及降雨之外,還能有什麼?
 
一九九五年,我在環球電視展開了我的電視新聞記者生涯,至今已有二十七個年頭,我的第一條新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天氣新聞,對當時什麼新聞資歷都沒有、跑交通線的菜巴巴記者來說,做一條天氣新聞看起來是最好的練習。
 
當時採訪車載我到中央氣象局,下車之後要往哪裡走、去採訪誰都不知道,一進去瞎走瞎逛,在一個迴廊,終於碰到一位男士,我鼓起勇氣上前詢問:「您好,我是環球電視的記者,要採訪天氣的新聞,想知道去哪個單位找誰訪問?」那位男士看著我答說:「你要採訪天氣新聞啊!那找我就對了,跟我來吧!」原來那位男士就是當年的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陳來發。這就是我跟氣象最初的接觸,後來怎麼也沒想到,我會與氣象播報有如此深厚的緣分。
 
之所以這麼說,主要原因是,儘管天氣新聞是我的第一條新聞,但在天下第一線的交通線下,只要是交通部底下的局處都是我負責的範圍,氣象局只是交通部底下其中的一個局處,更何況交通線編制在新聞部生活組下,只要和生活相關的新聞也都是我們要跑要採訪的新聞,因此一個禮拜採訪一條天氣新聞已經算多(當然颱風、地震等重大災變天氣不在此限),且在當年,新聞部對一個記者或是主播的養成,一開始從記者訓練,若長官認為可以進一步栽培為新聞主播,也會先從氣象播報開始,因此氣象播報也被視為培養臺風、口條,以及臨場應變的試金石,很多新聞主播都是從氣象主播入門,進而播整點新聞及Prime Time(黃金時段)新聞。而我一開始的新聞養成,似乎也遵循這樣的步驟,只不過後來老天爺並沒有按照這SOP來安排我的命運。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