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5/6
在腹腔鏡手術尚未發展前,大約是我還在擔任住院醫師階段,傳統手術不外乎幾大類,如子宮頸癌必須做的「子宮根除術」、腹部「全子宮切除術」、由陰道做的「全子宮切除術」、前後陰道修補手術、卵巢囊腫切除手術,以及一種針對卵巢癌,名為「手術分期」的手術等。直到我出國前,都沒太大變化。
而從一九九五年開始,我跨入腹腔鏡手術領域並大力推廣,治療了數十例早期的子宮內膜癌,不只成為臺灣第一個運用腹腔鏡進行子宮內膜癌手術的醫師,在亞洲也是領先地位。一九九八年海峽兩岸醫學交流大會上,我發表手術經驗,沒想到引起極大迴響。
用腹腔鏡做子宮內膜癌手術是一項極大挑戰,因為必須把骨盆腔淋巴和主靜動脈淋巴予以切除。以前這種手術必須開個三、四十公分那麼大的傷口,有了腹腔鏡手術後,只要打四個不超過一公分的洞就好,接著從這些洞把所有血管都阻斷,然後切除淋巴,一個一個取出來,再把子宮和兩側卵巢從陰道拿出來即可。病患因傷口小,恢復得也快,通常在手術結束後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就可以出院,兩週內就可以回到工作崗位,傳統手術就沒辦法這樣。光是一個三、四十公分那麼大的傷口,復原就得要花上一個月的時間,且疤痕會很大,更別說其他因為傳統手術造成的不便,如出血、疼痛等。
另外,以前面對子宮頸原位癌時,大多直接切除子宮,但是我在美國進修時卻發現,美國各大醫院都普遍使用「子宮頸電極環狀切除術」這種新穎且簡單的手術方法,來治療子宮頸原位癌,只是臺灣沒有大力推行,於是我回國後,便開始大力推廣這項新手術。為什麼要推行這項手術?因為這讓子宮頸原位癌患者不必切除子宮,尤其對仍在育齡年紀中的女性,還可以正常懷孕生產。這項手術只需要在子宮頸局部麻醉,手術過程不超過十分鐘,病人就可以回家。
共
6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