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先行者:名醫劉偉民逆流而上的人生

先行者:名醫劉偉民逆流而上的人生

  • 作者:劉偉民
  • 出版日期:2022/03/01
內容連載 頁數 6/6

後來,我在媒體上發表「子宮頸電極環狀切除術」,並以「在門診即可做的原位癌手術,不必切除子宮,做完就回家」的方式宣導,很快就引起關注,廣獲好評之際,也逐漸形成一種社會壓力。當時,我在記者會上拿出自己的臨床經驗統計值,來比較子宮全切除與這項手術的復發率,在四百多位原位癌的病患當中,兩者的復發率只相差不到一%,統計上可以忽略,經由媒體報導,果然引起一股風潮。當病人看到這則消息以後,就會直接問他們的醫師:「為什麼別的醫師說可以不用拿子宮,你卻要拿掉我的子宮?」一個病患這樣問也罷,但整個輿論不斷發酵,不難想像死守著傳統切除子宮手術的那些醫生,會遭遇到多大壓力。

現在罹患子宮頸癌的病患年齡層越來越低,試想,假如就這樣把子宮拿掉,無異宣告年輕女孩這輩子沒機會懷孕生子。而子宮頸電極環狀切除術避免病人子宮被切除,並取代過去傳統圓錐切除手術的疼痛。根據一位病人形容,子宮頸電極環狀切除術比拔牙還快,而且不痛。
 
願意嘗試,就有突破

很多人都好奇,我是如何帶動一些創新風潮,包括後來的達文西手術?基本上,每當我碰到棘手的問題,就會想去嘗試一些新的方法與技巧來克服它。這些手術也許是別人在國外曾經做過的,我會在取得病人的同意後加以執行。通常病人了解我的想法後,多半會接受我的建議,因為他們也知道,新的技術所帶來的好處與風險勝過舊的技術。

因此,當新的技術在大環境還不普遍時,不免有質疑聲,這也是先行者要面對的狀況,但是無論如何,只要與病患之間建立起共識,我們都願意嘗試新的醫療方法,就可以有突破性的技術發展。

回想起這些新手術的推展歷程,從嘗試創新、遭受輿論抨擊到被接受、肯定,這過程還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要走過,不是那麼容易。
 
6上一頁 1 2 3 4 5 6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