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5/8

而最大的變數就屬我之前提到過的:天氣。諾登瞄準器靠的是對目標物的視覺確認。你看出望遠鏡,看到你想轟炸的目標,然後輸入所有資訊:風向、風速、溫度、地表曲度等。但當然如果目標上方有雲的話,就萬事休矣了。在精密雷達問世之前,這個問題是繞不過去的。你只能默默祈禱轟炸當天可以陽光普照,萬里無雲。遇到雲層太厚,偶爾取消任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但有的時候你還是得硬著頭皮上,然後把成敗交給運氣。你不得不如此。在跑道上耽擱太久,奇襲的元素就消失了。
 
第八航空隊在霧中起飛去轟炸什文福的滾珠軸承工廠。他們扔下了兩千顆炸彈。而在這當中,只有八十顆擊中了目標。八十顆炸彈想要摧毀廣大的軍事工業園區,怎麼說也是太兒戲了。在德國首屈一指的庫格爾費雪(Kugelfischer)工廠,當某員工在空襲結束後重返廠區,他發現上層的建物全塌,到處都是瓦礫。但至少半數的重要機器都完好無損。而這就代表他們不多時就可以復工。海伍德.漢賽爾覺得他找到了經典的咽喉點──跟匹茲堡螺旋槳彈簧工廠一樣的存在。但一個幾星期就可以捲土重來的工廠,絕對稱不上是什麼咽喉點。
 
最樂觀的估計,是這次空襲減少了德國約三分之一的滾珠軸承產量。為此六十架轟炸機被擊落跟五百五十二名空軍弟兄被俘或陣亡,值得嗎?戰後成立的美軍官方任務檢討單位──美國戰略轟炸調查團(United States Strategic Bombing Survey)──的結論是「沒有證據顯示這波對德國滾珠軸承產業的空襲對於納粹軍事生產造成任何有意義的影響」。
 
如果轟炸機黑手黨想藉此證明自己信念,那我只能說這是災難一場。對此歷史學者塔蜜.比德爾是這樣說的:
 
美國人很愛宣揚他們的做法、他們的技術、他們的方略有多優越,也不知道是什麼基礎讓他們這麼狂妄,這麼有信心。因為他們明明什麼都沒有證明。
 
他們沒做太多準備。他們基本上只是一群眼睛長在頭頂上的美國佬,總想著換成他們進了戰區,一切規則都會為了他們而更改。他們總覺得英國佬做不到的事情,讓他們來就行。
 
但等什文福的災難結束後,轟炸機黑手黨的成員們都做了什麼事呢?他們重試了一次。在一九四三年的秋天,第八航空隊第二次空襲了什文福。
8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