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5/8
此外,老闆們在看財務報表也不是只看利潤大小,而還要重視財報的品質。會計並不是生硬的數字,財務報表可以看出很多故事,看得懂的,就曉得裡面的美感。我們常常建議企業二代學會看懂財務報表,培養經理人養成閱讀經典企業年報的習慣。如果能夠學會從會計、財報數字當中靈活運用公司資產、了解獲利的關鍵數字,那麼財務報表就會成為培養未來企業領導人的輔助工具,而不是一般人眼中,只是為了投資股票而研究。
 
懂得運用財報運籌帷幄的老闆透過報表看見問題,也心知肚明財務報表經常是落後指標,當然不會誤以為這些數字呈現出來就等同解決問題,恰恰相反地,應該是從財報上看見過去策略有何失誤,以及未來將做出什麼樣的決策較適合。「從現在看到過去,進一步思考未來」,財務報表是決策制定(decision making)的依據工具,而不是財務報表看完,在那邊掉眼淚,或是開心高興。就財報上的數字、量化管理,去思考現在做什麼對未來會有影響?所以,財報經常是一個問題的起點,而不是結束。
 
經營管理資訊(包含財務報表)的功能是:檢討過去、策勵將來、決策現在。財報要表現的是正確的事實,即盈餘的成長,而不是股價,所以應該要盡力避免衡量誤差、人為操縱或是用「詭道」,也就是俗稱的作帳來做假。一份粗鄙的財務報表終究無法取得投資人的信任,且往往是股東紛爭的肇因,所以老闆們想要企業可長可久永續經營,還是應該走正道,也就是透過經營的真相說服投資者,降低衡量誤差,依據會計準則,讓企業健康的發展。
 
財報是問題的起點,不是問題的答案
 
如果能夠善用會計數字,那財報絕對是企業經營的絕學利器。許多人都曉得台灣中小企業能夠營運十年的存活率不到一成,尤其從微型到小型,從中小型到中型,從中型再到大企業,會計等於是這一場鯉魚躍龍門的必修課。
 
很多老闆會反應,反正對財會稅毫無興趣或者完全不懂,那我們試問,這樣的企業要怎麼去魚躍龍門?根本躍不過去(別忘了剛剛提到十年存活率僅一成的事)。所以我們看很多企業發生的事,真的像劉順仁教授談的《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與《財報就像一本兵法書》所談的,懂得詳細比較財務報表,就不難發現某些公司能夠在諸多同樣類型、同規模的公司中勝出的奧秘在哪?

8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