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7
【歲時的制定與由來】
1.中國古代一年的歲時是怎麼制訂的?
答:中國曆法可遠溯殷商時代,中曆依四季寒暑定年,以冬至為歲元,即一年的初始,從冬至到下一個冬至為一歲;日月合朔定月,即月初無月、月牙至滿月、再逐漸月缺,而到下一個無月之日,以朔旦為月首從合朔到合朔為一月;一晝一夜為日,周代以前以天明為日首,漢以後以夜半為日首。故年為回歸年(太陽年),月為合朔月(朔望月或太陰月),日為太陽日,屬陰陽合曆。殷曆以干支紀日,太陰紀月,太陽紀年,用十九年七閏的章法;殷曆採「四分術」,即定歲實(回歸年或太陽年)的長度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秦漢初沿襲前朝,至漢武帝改頒太初曆,具備後世曆法的各項主要內容1。
接著說明中國文化中傳統觀念對天干地支、十二生肖與十二月令的關係,所謂傳統的天干地支記年月日時與十二生肖之對應如下所示: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時辰:子(半夜十一點至凌晨一點)丑(凌晨一點至三點)寅(凌晨三點至五點)卯(凌晨五點至七點)辰(上午七點至九點)巳(上午九點至十一點)午(上午十一點至下午一點)未(下午一點至三點)申(下午三點至五點)酉(下午五點至七點)戌(晚上七點至九點)亥(晚上九點至十一點)
十二月令:寅(一月、端月、虎)卯(二月、花月、兔)辰(三月、桐月、龍)巳(四月、梅月、蛇)午(五月、蒲月、馬)未(六月、荔月、羊)申(七月、瓜月、蘭月、巧月、猴)酉(八月、桂月、雞)戌(九月、菊月、狗)亥(十月、陽月、豬)子(十一月、霞月[或葭月]、鼠)丑(十二月、臘月、牛)
共
7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