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7
導 論
一、本書的編纂緣起
本書(共二卷)兩位編者(江燦騰、林朝成)歷經前後近十年之久,才終於順利建構出全書共四輯二十六篇及二附錄總計六十多萬字的煌煌巨著。
而之所以經歷編纂時間,必須耗費如此之長的相關原因有二:
其一是,本書的兩位編者,在民國建國百年紀念的科技部宗教學術回顧論述中,曾合作過一次有關民國現代佛學研究百年的論述部份。然而,當年的此一合作成果,迄今又已是十年之前的往事了。
(本書讀者,若對此部份內容,萌有先睹為快之念,則可在本書「第二卷相關佛學研究的新詮釋史及其書評新檢討:〈海峽兩岸現代性佛學研究的百年薪火相傳〉」的論述中,得悉當年撰寫全貌)。
其二是,由於本書原先預定的宏大編輯目標,就是企圖嘗試攀登至目前國內現有各類佛學論集,都難以企及的高峰體系建構、以及真正能夠具有承先啟後學術性質的,一部「當代臺灣佛教知識群英的典範新視野,從大陸到臺灣到東亞的精粹論集」。
因而,多年來,我們兩位編者為了達成原先預定的宏大編輯目標,除不斷激勵我們本身持續進行各種主題的相關論述之外,也曾多方挑選當代學界第一流專業佛教學者(按論文出現順序為:廖肇亨、張崑將、江燦騰、劉淑芬、陳玉女、林朝成、林鎮國、劉宇光),其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最新精華論文多篇,來據以建構出像本書現在這樣的巨幅磅礡體系,且其最後所呈現的,全書嶄新多元的豐饒主題內容,宛如珍貴心智精華已被煌煌薈萃,且光芒四射璨耀,足可據以表彰當代佛教知識群英各類主題論述的超高水平。此即本書的編纂之緣起。
以下一節,我們將轉為向本書廣大讀者簡介,有關此一新書的相關現代性體系建構及其詮釋意涵,好讓讀者順利了解,其各卷不同主題的論述特色,及其貫穿全書核心論述的邏輯思維之所在。
共
7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