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4/5
反過來說,這或許不是因為我太缺乏創意。要是能像洗澡時一樣,在沒有壓力、能充分放鬆的情況下,我一定能想出一些不錯的點子並適時提出……我常這樣心有不甘地回想。
在大學時期,我意識到部分學校教育會對學生施加不必要的壓力,因此對更自由、更能讓學生發揮長才的學習方式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進一步實踐被稱為「工作坊」的學習模式。
我開設的工作坊聚集了各種各樣的孩子,包括在中學入學考失敗並喪失了信心的孩子、拒絕上學的孩子們。
其中有一位小學五年級的A小弟弟,說話總是結結巴巴,有著明顯的「口吃」的特徵。當A參與團體工作,在跟其他孩子自我介紹時,他總是沒辦法好好說話,但即使不發一語,他也總是乖乖參與每次的團體工作,這樣的情況持續了約半年之久。
有一天,在某次團體工作時,我問到一個問題:「你小時候最喜歡玩的是什麼?」沒想到這個提問,似乎恰巧開啟了A的開關,只見他就像打開了話閘子,開始流利地談起他最喜歡的遊戲,令周遭的人都感到十分驚訝。此後,A變得像是另一個人一樣,接二連三地提出了許多不同的創意,並創造出連成年人都感到驚訝不已的作品,這件事對我來說,恍如昨日。
從那時起,我開始認為「每個人都擁有潛藏的魅力與才能,但不一定能夠完全發揮出來,一些微小的環境因素,很可能會壓抑了這份潛力」。
出自這樣的問題意識,我考上了研究所,專攻「學習環境設計」領域,並進行認知科學的實證研究,探討「提問」的技術和效果。此後,我進行了十年以上的研究,並在之前的著作《問題設計:促進創造性對話》中,系統性地整理出關於「提問」的重要性和設計技術。本書也被評選為日本人事部「HR Awards 2021」書籍類別的最佳書籍,有幸進入年度暢銷書排行榜。
共
5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