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管理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2
自序
 
在漢傳地區,《心經》和《金剛經》是知名度最高的兩部佛典。其中的一些經文,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之類,更是為人熟知。對這兩部經的弘揚,幾乎伴隨了我的弘法生涯。本書由其中部分講座內容整理而成。
 
一九九五年,我應澳洲明月居士林妙淨法師之邀,在佛學冬令營開講《心經》。這是我首次講解本經,轉眼已近三十年。回國後,我常將《心經》的智慧與現實人生對照思考,深刻體會到這一法門的殊勝,於是撰寫成文,題為〈心經的的人生智慧〉。本經僅二百六十多字,但文約義豐,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華。這就必須有中觀正見的支持,否則是不容易理解透徹的。我在中國佛學院求學期間,親近過三論宗專家劉峰老師,在他的耳提面命下,學過《中論》、《肇論》、《大乘玄論》等相關論典,為我理解《心經》奠定了基礎。
 
中觀的基本正見是緣起性空。《心經》以緣起的智慧,觀察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諸法,說明這一切都是無自性空的,使我們認識到空有不二、煩惱即菩提的思想,知道如何才能不住世間、超越生死。經中出現最多的三個字,即「空」、「無」、「不」,都是否定詞。簡單地說,就是否定自性見,建立空有不二的中道觀。
 
〈心經的禪觀〉,是我二〇一九年在北京廣化寺講的。之所以題為「禪觀」,是希望把中觀正見運用到禪修中。很多人對經教的學習只是停留在理論上,談空說有,卻不能落到實處,甚至撥無因果,出現偏空的弊端。《心經》以「觀自在」開篇,觀之一字,貫穿了《心經》的修行。觀,必須有止的基礎,才能在面對念頭和影象時,了知一切如幻,當下體證空性,成就解脫自在的人生。
 
對《金剛經》的弘揚,略早於《心經》。一九九四年春,我應廈門大學青年禪學社之邀開講本經。其後,又把演講思路撰寫成文,題為〈金剛經的現代意義〉。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