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4/7
由於節目正在錄影,在那當下我忍住即將潰決的情緒,一待學者說完,我便獨自往月台的最遠處走去。

我一邊走、一邊讓眼淚傾洩而出,盡情釋放情緒。沒料到的是,麥克風還別在我身上,導演聽到了我的哭泣聲,並且不斷捕捉我漸行漸遠的背影。

這段長達十多分鐘的真情流露,後來被收錄到節目中。

最後則去到外公的故鄉,江蘇北方的淮安。

節目安排我去拜訪外公的老家,見到了外公的弟妹,我喚她叫四外婆。儘管她的兒子在老家旁蓋了間大房子,其他子孫在當地也都是有影響力的人物,但四外婆依然守著那窄小的老房子,屋內只有一個電鍋、一只熱水瓶與老舊的收音機。

四外婆的鄉音我一個字也聽不懂,全程要由她兒子重述。她談到由於外公來台灣,他的特殊身分,讓整個家族遇上了危機,獨自保護一家老小的她在文革時日子過得十分辛苦,她當時靠著乞討養活我的外曾祖父、外曾祖母等一家老小,再加上還得獨自應付上門來找麻煩、不懷好意的盜賊與批鬥人士。

看著佝僂的四外婆雲淡風輕說著這些往事,我的眼前卻出現她當時沿街乞討的畫面,一個弱小的年輕女子,她瘦小的肩膀背負起一大家子的生計……我的眼淚再度止不住地往下掉,心中湧起對於她的愧疚。我顫抖著說:「對不起……」

四外婆拍拍我,說道:「妳不必在意,回去也不要跟家人說這些事。只要你們都過得好好的,就好了。」

當時我只能以大哭來回報四外婆的恩情。

我那曾經是秀才的祖先,讓家族成為地方的仕紳,受人敬重,但沒想到這留給子孫的庇蔭,會在戰亂時代讓家族成為盜匪覬覦的對象;但也因為仕紳背景,外公成為村子裡少數有教育基礎的年輕人,讓他逃難在外時,能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到工作機會與賞識,於是他得到輾轉來台的機會。

外公來到台灣,帶給後代的我們新的開始與祝福,至於對遺留在家鄉的家人來說,這反而讓他們成為被批鬥的目標。

曾經的榮華,可能會帶來未知的危機;當下的苦難,卻又可能成為下一代的祝福。

《客從何處來》這個節目,透過一個個小家族的切面來看大時代的歷史,真正印證了禍福相倚與命運的弔詭—福蔭可能成為詛咒,危難也可能是機會。

由於這一趟尋根之旅,讓製作團隊見到了我的同理與共感能力,他們認為我跟其他主持人比起來「很特別」。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