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書節
內容連載 頁數 1/6
有錢人即使住在葡萄酒窖也不會醉
 
在史丹佛大學附設托兒所實驗室,米歇爾博士提出一個假設,即決定人生成敗的重要因素在於是否能夠抑制想要享受當下的享樂本能。為了驗證這一點,他進行了一項實驗。他讓一群四歲的孩子餓肚子五個小時,然後把他們帶到餐桌前,給每個人分發了一個棉花糖並告訴他們:
 
「等我回來的時候,如果你沒有吃掉棉花糖,我就會再給你一個。」
 
在經過十五分鐘後,一些孩子無法抑制享樂本能,吃掉了棉花糖;而另一些孩子展現出自己的耐心,克服了誘惑。十幾年後,這些孩子之間的差異出乎意料地大。那些能夠抑制享樂本能的孩子比無法抑制享樂本能的孩子取得更優異的高中畢業成績,SAT分數也高出了二一○分。二十年後,他們的大學畢業成績也相當出色,在社會上適應良好,成為了更富有的有錢人。雖然米歇爾博士的實驗存在爭議,但很少有人對於能夠抑制享樂本能的人更有可能成功和致富的觀點提出異議。
 
通常提到「有錢人」,人們就會聯想到那些不需要進行什麼特別的活動,憑著累積下來的財富就能搭遊艇和專機,叫私人教練和整形外科醫生到家中,或悠閒地在游泳池、溜冰場、高爾夫球場、飯店餐廳消磨時間的有錢人的樣子,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全球著名的財富學專家湯瑪斯·史丹利博士(Thomas Stanley)曾反駁道:
 
「在美國成功的有錢人大部分都是白手起家,他們住在中產階級的社區,開著中低價的汽車或二手車,而不是高級轎車。」
 
根據丹·斯特魯策爾(Dan Strutzel)的《有錢人的模式》(The Top 1%),有錢人的支出遠遠低於他們的收入,他們會存下25%~50%的收入,這筆數字相當驚人。此外,他們還不分時間和場所,深受長時間工作、壓力和睡眠不足之苦。他們只是用和普通人不同的方式做著不同的事情,他們也一樣為了生計比任何人都還要努力工作。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