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1
〈溝通是企劃的基礎〉
進入企劃的討論之前,我們必須先學習有效溝通的重點,因為企劃就是放大版的溝通。
曾經訪問兩位不同領域的傑出經營者,當被問到「未來工作者最重要的能力」時,兩人不約而同提到「溝通能力」。這個答案,後來又在蔦屋書店創辦人增田宗昭的書裡、以及身邊的年輕創業家身上得到印證。
這道開放題明明有各種答案可以發揮,他們第一個想到的(並且毫不遲疑)卻都是溝通。
仔細回想,你應該會同意,我們一整天的工作和生活,九成都和溝通有關。不論是透過e-mail做各種聯繫、line回覆工作進度、開會簡報、向客戶提案、家人談話、朋友聊天,甚至只是去便利商店買個東西或搭計程車向司機大哥說明地點……其實都是溝通。溝通順暢的話,你會神清氣爽,覺得一切都非常順利;溝通不良的時候,即便只是一件小事也會壞了一整天的心情。
許多人以為只有特殊職業或身分的人才需要具備談判或說服的能力,事實上,我們每一天、每個時刻的表達,不論使用文字還是語言,只要是雙向的行為,多少都帶有需要對方理解並接受的目的。除非自說自話,否則只要有傾聽對象,為使對方明白或接受訊息,肯定需要溝通。
溝通就像是搭一座橋,使雙方靠近。溝通的橋梁能不能建立起來,決定了我們能不能走向對方,把訊息確實傳遞給他。
許多人都有誤解,以為話多、外向的人,也較擅長溝通。事實上並非如此。並不是「很會說話」或「話說得很多」就能達到溝通目的,也並非愛說話的人才需要學習溝通。不喜歡說話的人(我自己便是)更要重視溝通。正因為不想多費唇舌,溝通才需要精準,否則會造成更多麻煩,需要更多解釋。
獨立工作之後,很常收到各種邀約,這些邀約信,有的邏輯清楚,重點及細節層次分明,所有需要知道的資訊一目了然。然而也有眾多信件,需要多封往返,不是資訊不足就是語意不清。在此情況下,有些邀約我第一時間就婉拒了,因為溝通成本太高。對方大概沒想過是因為溝通不良而被拒,大部分人可能會以為是邀約條件的問題。
一對一溝通都不順暢的話,一對多的情況更難以掌握。企劃就是各種一對一、一對多的複雜聯集。溝通是一切的基礎。因此,在進入企劃的方法之前,我們先來談談溝通的基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