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2/6
由於芒果是熱帶果樹,冬天怕霜,再加上開花時期須乾燥無雨,因此,在臺灣能活得最自在的地區,就是北回歸線以南,這也是臺南、高雄、屏東幾個縣市會成「芒果鄉」的原因。
1910年代,日本人先後從印尼及印度加爾各答,引進黑香及懷特等三十多種芒果;光復後,農委會的前身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於1954年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引進愛文(Irwin)、海頓(Haden)、凱特(Keitt)、吉祿(Zill)、肯特(Kent)等品種推廣種植,開啟國內大規模栽培歷史,其中平均果重300至500公克的愛文種,不但皮薄肉細、幾無纖維又酸甜多汁,是至今臺灣種植最多的品種。
1960年代後,由於臺灣選育有成,芒果品種也不斷進化,1966年時,高雄六龜鄉的果農黃金煌以懷特為母種、凱特為父種,於1971年育成甜度高、果實碩大如木瓜、一顆重達600公克至1.2公斤的金煌芒果,之後以金煌為首,臺灣不斷培育出眾多各有特色與風味的芒果品種。
臺灣製烏魚子,日本人教的
臺灣雖然從荷人殖民時期到清代都有漢人捕撈烏魚的記錄,但要一直到1909年,日本人為了嚐食美味的烏魚子,才從長崎延聘烏魚子專家來鹿港,教導烏魚子製作技術,並設立烏魚子加工廠。
日本的烏魚子是安土桃山時代時,由明朝傳到長崎。不過當時使用的是鰆魚的魚卵。1675年(日本延寶3年)長崎「高野屋」的第一代店主高野勇助才開始改以烏魚的卵巢製作,現在已傳到第14代。現在日本只有香川縣還有一部分地方以鰆魚卵製作。
臺灣烏魚子已能創造出近億元產值,更有「烏金產業」一詞,加工過程也極為繁複細膩,分為取卵、清洗、鹽漬、脫鹽、整形、乾燥等步驟。
先以手指輕輕推壓烏魚腹部,在肛門附近觸摸具有顆粒感即為成熟母魚,取卵巢時刀刃向上,小心將刀尖插入下端腹內,避免刺破卵膜;接下來以清水或3%的稀食鹽水清洗卵巢表面,並用湯匙及牙籤清除微血管中的血液,如未清除乾淨,則會氧化使製品變黑。接著將食鹽均勻撒布於卵巢上,撒鹽量約為卵巢重量之10%至15%,然後蓋上一層平板,如此重疊數層鹽漬四、五個小時,要注意的是同層烏魚子應大小一致,以免壓力不均而壓破卵巢。
共
6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