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4/5
做點好事,是蘇東坡面對生活的態度。一個自顧不暇的戴罪官員,救不了自己性命,卻不忘救命。過去他在密州當長官時,發現當地只要遇到荒年,養不起孩子,路上常出現棄嬰。當年他曾下令,生子者每個月官方發米六斗。一年之後,和本來想拋棄的嬰兒有了感情,孩子也就得以在本家存活,不會再被拋棄。在黃州,他也建議知州以法令禁止殺嬰,請本地富有人家,每戶每年定期捐獻,只為使貧家有錢撫養自己的骨肉。手頭沒錢的他,也認真的捐獻,要人家好好養自己的孩子。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東坡自己這麼說。這三地,都是他與命運角力、備受政敵誣陷的人生低潮之地。這是自嘲,也是自評。在困頓的日子,心情未必盡好,在職涯路上最是荒涼,但對於人生而言,感受的確豐富。
黃州,是東坡元年,是他暗夜行路的第一程。他還是有滋有味的活著。心裡最大的愧疚,是自己連累了一家子,也連累了他所有交往的朋友。
朋友不怪他,他還是不免自責。此時他寫的詞,仍為眾人傳頌。某個秋天的夜裡,蘇東坡和朋友們在江上飲酒,江風吹得他酒醒了,回家卻不得其門而入,他寫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寫的是感嘆,說的是人生看開了就好。這是我最喜歡的東坡詞之一。〈臨江仙〉一詞,傳說曾鬧出一個「蘇東坡逃亡」的鬧劇。此詞傳到太守徐大受時,太守緊張了,因為看守蘇東坡畢竟是他的職責,人逃了會被朝廷問罪。太守立刻前往東坡家,發現他還在呼呼大睡,鼾聲如雷,大笑而去。
這段時間,蘇東坡的病痛不少。有時咳嗽,有時得瘡(描述起來像是俗稱「皮蛇」那樣的病狀),又有眼疾……他習於把樂處和慘況都寫成詩文,不時寄與友人。當然,有些又成為他後來的罪狀。在偏鄉的他仍然受到關注,所以引來不少謠言:除了有人傳說他逃了,也有人傳說他死了。傳說當時討厭他、降罪於他的宋神宗也聽聞了他的死訊,信以為真,飯吃到了一半,感嘆此人之才難得,就不吃了。
共
5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