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7
一個神慕戀一個仙的故事
——當杜甫遇見李白
大唐帝國來到西元七四四年,這一年是中國詩史上最奇特且浪漫的一年,李白、杜甫相識了,堪稱千年一遇、巨星會照。短短兩年交誼,李白成為杜甫遺世而獨立的兄弟、詩友、知己、仙侶與戀慕之人。一位偉大詩人得到另一位偉大詩人強烈且至死不渝的情感,無比燦爛,成就天地大美。杜甫與李白,就是一個「神」慕戀一個「仙」、共赴永恆的故事。
大鵬與駿馬
李白生於七○一年,長杜甫(生於七一二年)十一歲。這兩人降生之地,一在極西一在東方,一在富賈之家一在書香門第,地理相距半個帝國疆域,戀家的雀鳥沒興趣飛越且駝背的雨雲抵達不到。幸好「天才英麗」的李白有一雙天南地北腳,自少年起足跡往東移動。當杜甫還在襁褓裡啼哭,天才早發的李白已「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遍覽群籍且提筆「常橫經籍書,制作不倦」。不僅於此,右手執筆左手仗劍,詩藝與劍術並進。不必呼風喚雨,他自帶旭日風雲。這樣的人,最黑最厚的簾幕也遮不住,他去哪裡,那裡就像黎明剛剛收拾了黑夜,天色大白。
天寶三年(七四四),冥冥中有一股引力把四十四歲李白往三十三歲杜甫所在之處拉近,近到在街頭喊名字對方聽得到。杜甫不可能不知道名滿天下已成傳奇的李白,但無從判斷李白知不知道杜甫這個人,是以,若要呼喊,理應是杜甫以驚喜至微微顫抖的聲音喊李白大哥才是。
為何有這場令後世文人恨不得參與其中的「世紀相會」——我甚至認為這次會面影響杜甫一生。由於欠缺直接記載,專家根據杜甫寫贈李白及晚年所寫回憶詩篇,佐以高適、李白同期詩作描摹大概,歸諸為「偶然,就是那麼偶然」即輕輕帶過,符合學術嚴謹作法但無法滿足古典詩國鐵粉們飢渴的情感需求。整件事在我看來,像偶然中的必然,「前世約定」在詩國子民眼中比「街頭巧遇」更吻合天曲星族的浪漫體質。因此,我姑且拉出一條有虛有實的想像繩索,去做不負學術責任的鋪排,大膽地用想像力復刻七四四年那一個永恆之日,讓這兩位詩人在華麗的秋日邂逅。當然,還有一人也參與其中,高適。浪漫詩仙、紀實詩聖、邊塞詩將,三顆星曜互放光芒。
共
7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