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療癒展
內容連載 頁數 3/7

至於杜甫這個年輕人,千萬不要被「詩聖」這枚大勳章給震懾以為三十三歲的他已經功成名就寫出曠世巨作,不,他是晚熟型天才,「三吏三別」、〈秋興〉八首及其他名篇都是後來的事,七四四年前寫就且留下的名詩僅有〈望嶽〉、〈房兵曹胡馬〉、〈畫鷹〉、〈登兗州城樓〉、〈夜宴左氏莊〉等,若跟二十七歲即逝留下二百四十多首詩的李賀相比,這位想都沒想過會在文學史上獲得「詩聖」桂冠的杜先生確實遲了些。他的人生、詩業剛起步,偶爾仍會在追求世俗功名與歸隱山林之間給自己造一場小地震、尋一點小苦惱。在詩藝上他是個玩格律高手,但在人生方向取捨上,他的眼裡仍有迷茫霧色且對箝制人的框架常感不耐。
 
「詩仙」是天生的,「詩聖」是後天養成。那麼,「詩聖」如何養成?瀏覽杜甫經歷,會發現一個關鍵字叫「遊」;「遊」這個字及其衍生而出的「寄寓、漂泊」涵蓋杜甫一生甚至連死後也包含在內。杜甫喜歡馬,寫過多首詠馬詩,早年寫〈房兵曹胡馬〉讚美西域駿馬有句:「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可視作以馬喻己,嚮往橫行萬里、驍騰立功的境界。這種想要奔騰的性格與氣勢,很早就顯現在他的詩中,自然會驅動他向外發展去遊歷世界去見識大山大海,因此,從這個角度看,詩聖也可以說是天生的。
 
千年一遇,巨星會照
 
這一天終於來了。
 
深秋季節,滿山遍野樹林轉紅將秋意渲染得更濃,空氣中流盪著穀糧、碩果收獲後的餘味,一股豐實的甜香在街道、民宅間瀰漫,一日日天涼如霜,勤快人家已經著手裁製冬衣了。
 
這日,尋常中透著不尋常。住在陳留的繼祖母過世,身為長孫的杜甫必須前來處理遺產雜事,在不必出門的冷天忽然想外出辦一點無關緊要的小事。他喜歡到處晃晃,一點也不宅,既然出門且整日未食,自然往街上那家小酒館行去,說不定能遇到幾個消息靈通人士暢談天下事。彩霞初現的黃昏,正是時候來一壺溫酒。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