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6/7

秋月清亮、星空熠熠,小酒館裡遍燃紅燭,燭光搖曳,酒香四溢,三個正當學思盛壯之年的男人,要談學問、古往今來詩歌演進史,能談;批朝政論外患講征討,能談;學道求仙訪隱舞劍,也能談;行旅名山古刹、遊蹤五湖四海,見識奇風異俗、考察民瘼,更能談;三人皆善飲,李白杜甫天生有一副酷愛酒精的喉嚨,醇酒入焦喉,酒興談興俱發。
 
小廝們已在旁處窩睡了。這三人像大部分具有「酒精性格」的人一樣,一旦酒逢知己言談契合必定要一醉方休,誰也不許坐著,要喝到一起跪下趴下躺下為止——中國詩史等同一部酒史,依照三人傳世詩歌中酒精含量判斷,最先擺平的應是高適(畫面想像:兩名小廝半抬半拖高爺到後面客房睡下)。李白酒量深不見底,〈襄陽歌〉:「一日須傾三百杯」,〈將進酒〉:「會須一飲三百杯」,以三百杯起跳。杜甫也不差,晚年邀朋友喝酒有句「宜速相就飲一斗」(你快來跟我喝一斗吧),我們今日邀朋友「喝一杯」著實小家子氣,他們動不動以一斗起跳,一斗酒約今日六千cc,李白三百杯約莫也是一斗。這兩個男人一次開喉能否各灌一斗我甚懷疑,不過唐朝釀酒技術尚未有蒸餾法,以米、酒麴釀出來的酒渾濁略帶綠色、度數低、甜味且黏稠,猜想跟煮酒釀湯圓的湯差不多,葡萄美酒則較高檔一些。即使酒精濃度低,喝多了也有酒勁,但杜甫比李白年輕十一歲體能應較佳,拼酒看酒量也要看年紀,我猜他倆不分軒輊,喝到手舞足蹈,最後,動作遲緩勾肩搭背分寸沒了、講話耳鬢廝磨舌頭大了,像兩條紅泥鰍,意識沉睡身體以慢動作一起倒下,小廝們費好大的勁才將他們搬到距離最近的床上。
 
杜甫寫給李白的第一首詩
 
酒逢知己千杯少,一次同醉豈能就此作罷。次日起床,吃過熱呼呼此地家常美食酸漿麵條,三人恢復成三尾活龍。
 
宿醉晨起之人有個特徵,不記得事件、動作、談話,只記得一團昏昏騰騰、飄飄搖搖的感覺,以致三人同感彷彿初相見尚未敘談,不捨就此分別。
 
外頭是個好天氣,秋陽暖和似酒,銀杏樹葉迎風飄下黃金雨,空氣清新,如此良辰美景身邊又有志趣相投之人,用來道別是個罪過,應當一起揮霍。既已共醉過,更要醒著同遊。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