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3/4
在一番兩方拉扯後,要麼父母妥協,買下玩具,孩子停止哭泣,之後孩子哭鬧要東西的頻率也就會更高了;要麼有些父母在這情景中,怒火越發強烈,直接用打罵制止的方式將孩子強行拖走,甚至邊走邊打罵,孩子在打罵中被威嚇止哭,但這之後,孩子生氣、發怒的頻率也增加了,甚至出現了暴力行為。
【溝通心理解讀】
兒童從2歲開始,已經逐步掌握交流能力,對情景的觀察很敏感,知道察言觀色,感知到在人多的情景下父母的尷尬。知道在有人幫自己說話時,自己想要的東西容易得到,尤其是哭鬧後,兒童發現父母更容易滿足自己的需求,哭鬧是很好用的「要挾」工具,於是屢試不爽,哭鬧也逐漸更新。
當不能用完整的語句清楚地表達自己想說的內容以及對方聽不懂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時,兒童會著急哭泣;當自己喜歡的東西被損壞時,兒童會傷心哭泣;還有一種要挾式哭泣,即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以哭泣、大聲哭鬧為要挾,而達到目的。
【父母該怎麼做】
與哭泣的兒童溝通,首要是能換位共情,理解他當前的狀態和哭泣的原因,之後是情緒的平復、平等的溝通。
在類似的情景裡,父母要做的首先是平復自己的情緒,能夠讓自己以平靜的狀態處理當前的情況。蹲下來,先勸孩子平靜下來,再進行轉移注意力的溝通:這個玩具和家裡的玩具有哪些相似點?家裡的玩具放在哪裡了?這類玩具是怎樣的玩法?回家後我們可以怎麼玩?這樣逐漸將孩子的注意力從當前的玩具轉移到家裡類似的玩具上,回憶玩具的特徵,期待著回家與父母一起玩耍,從而逐漸走出當前的情景。若哭鬧一直無法制止,先將孩子抱到安全的無人區域,待平靜後再進行溝通。當然,如果孩子表達了這個玩具有什麼新特徵、他喜歡的什麼特點,孩子與父母也在溝通他的需求點時,父母也可以適當地滿足他的需求。
父母與哭鬧的兒童溝通,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哭鬧不是要挾的工具,和父母溝通,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訴求,父母才更有可能滿足自己。而父母,也有了更多與孩子溝通的話題。
共
4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