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7
[前言]
★學校不教、公司不管,一堂最重要的人生必修課
◎如果,爸媽有什麼萬一
學生時期努力拚學科,通過一關關考試,進了職場,為了努力往上爬,學習各類專業、管理技巧與拓展人脈,到了中年,儘管已是見多識廣的沙場老將,很少人會意識到自己辛苦多年的事業,可能栽在一堂忽略已久,且從沒人教過的人生必修課。台灣金融界的傳奇人物,曾寫下「外商銀行最年輕董事長」紀錄的管國霖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寫照。
進入外商銀行不到十年,三十六歲當上總經理,四十三歲出任集團台灣區總裁,在許多人眼中,管國霖的際遇就像「人生勝利組」。然而,當生涯攀上最高峰之際,他卻在五十歲那年,為了照顧高齡失智父親,毅然決然告別職場,離開他待了二十五年的花旗銀行。
像管國霖一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不管工作績效再出色,所處位階再重要,這堂課避無可避,只要一通緊急電話,為了照顧倒下的父母,一切職涯發展都得暫時放下。根據勞動部二○一五年統計,每年台灣約有十三萬人因照顧因素而離職,到了二○二三年,依主計處統計推估,因照護問題選擇離職的人數則增至十五萬人,而衛福部估算,為照顧失能家人而影響工作者,更高達二三○萬人。
多年來,「三明治世代」夾在孩子與父母、婚姻與工作之間,如今年輕夫妻雙雙步入中年,本以為肩上責任將卸,可以專注在自己的職涯與生活,沒想到事與願違,中年之際,大環境丕變,所面臨的挑戰比起過去更為艱鉅。
看看子女,當年自己大學一畢業便能自立,到了下一代卻遭逢學歷貶值,使得延畢、讀研究所的人數大增,加上台灣產業外移,工作機會減少,以及不婚、晚婚成為趨勢,使得子女依賴家庭的時間拉得更長。
圍繞在父母身邊的問題也是與日俱增,開始進入老年期的他們,健康逐日走下坡,重病、失能或失智的可能性如影隨形,只要稍不注意,照顧的重擔就會落在自己肩頭。加上醫藥發達,高齡或超高齡老者比比皆是,儘管自己退休了,未來還得繼續照顧父母。
共
7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