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4/7

青春期年限:大約從十歲開始,但結束期差異巨大,視每個孩子的身心靈發展而定。
能量來源:食物、睡眠、運動、正向肯定、愛的連結。
注意事項:當聲控、觸控皆失靈時,請先遠離,以免自爆。
特別叮嚀:越想控制青少年,他們會越反抗,有時甚至呈現自我放棄。

當孩子生氣時,先同理,再講理
 
青春期孩子叛逆、擺爛、暴怒等問題,其實都是求救的訊號,因為他們還沒有辦法好好處理內在的紛亂與不平。如果不發洩出來,而是往心裡藏或壓抑,不是更危險嗎?

很多青春期孩子的怒火,其實並不是針對父母,只是父母是他最信任與最親近的人,他覺得在爸媽面前,可以做最真實的自己。

所以當孩子有情緒、發脾氣時,父母不要急著對號入座,先從旁觀察看看。

某天,還在讀國三的弟弟去圖書館念書,出門才沒多久,就像一顆氣呼呼的子彈飛回家裡。

他一邊放書包、一邊脫衣服、一邊罵道:「圖書館到處都是用東西佔位置的人,有人放眼鏡、有人放衣服,也有放水壺的,我找了半個多小時都找不到位置!○○╳╳……」

外面豔陽高照,體感溫度超過三十五度,騎單車回來,溼出一身汗,像似從湖裡掙扎上岸的孩子。光看他的樣子,都讓我覺得身心難受,更何況他還有一肚子的氣想發洩。

我知道他很生氣,也知道他的憤怒必須宣洩。當他走進浴室洗澡時,我趕快跑到樓下打開冰箱,拿了一罐氣泡水上樓,準備給洗好澡的他消火。

當冰冰涼涼的氣泡水,滑進怒火燃燒孩子的喉嚨,賓果!一切都中和成剛剛好的怡人溫度!

不被孩子的憤怒引起憤怒的情緒,是我這些年陪著青春期兒子們成長的修練。因為雖然孩子很生氣,但他不是因為我而生氣,如果我沒有把課題分離清楚,可能就會無端捲入他的情緒漩渦。

跟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時,我們要練習「抽離」,用「第三者的角度」觀看,才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情緒勞動與誤解。

當我們可以不涉入孩子的情緒漩渦之中,才有能力讓稍微消氣的孩子在發洩後,回頭檢視自己面對情緒的方式。

情緒平靜下來,理性才會出來。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