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3/7
這個關於全面發展的問題同樣適用於我們如何在世界中定位自己。當今非常強調視覺感官,我們通過視覺獲取大部分訊息。一天中有成千上萬的事物進入我們的視野,只有其中的少數會被我們記住。然而大多數進入我們視野的東西幾乎立刻就會離開我們的意識,因為我們很快就會忽略它們,轉向下一個事物。總體而言,視覺是一種相當中性的感官能力――我們可以選擇參與或不參與。以視覺為中心的活動往往將感官活動引向兩個方向:要麼向外延伸,充分參與並接觸外在世界(以及他人);要麼轉而向內,與我們如何消化、如何移動、是否感到平衡、是否感覺健康良好連結起來。當視覺變得越來越被強調時,這完整的通路――通往內在和外在的路徑――就有發展不完全的風險,甚至可能變得遲鈍。
當我遇到越來越多無法感到內心平靜的孩子時,這些思考變得越來越清晰。他們已經習慣於總是與外在世界接觸並被引導。他們的行為表現為――焦躁不安、憂慮、反覆吵鬧或挑釁行為。這些行為最常見的是在孩子被要求集中注意力時出現,主要是因為這些孩子還沒有學會如何自我安撫。而他們幾乎都有入睡困難的問題,其睡前時間漫長而複雜,父母會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幫助孩子平靜下來,但往往發現他們還是需要一直陪在身邊,直到孩子入睡。隨著孩子長大,進入幼兒園或學齡階段,整個就寢過程開始感到停滯不前,某些東西缺失了,而這個缺失的元素通常就是內在感官路徑中的某個未完成步驟。
正是基於這些需求、觀察和對話,於是有了這本書。我希望本書所要表達的內容對您和您的家庭來說既易於理解又容易實踐。
亞當·布蘭寧 醫師
2024年8月
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
中文版自序由Usha Tsai中譯
引言
如何知道什麼時候應該積極引導孩子的發展,什麼時候應該信任過程?這對每位父母來說都是一個具有挑戰性且反覆出現的問題。幸運的是,大多數兒童的發展源於與生俱來的內在智慧。你不需要讀育兒書籍來教孩子走路,因為孩子自然會尋求站(直)立的體驗,並且知道該怎麼做。這種自然而然朝向新技能的過程,在許多發展方面都適用。然而,睡眠與自我安撫的發展方式卻有所不同。休息看似應該是世界上最自然不過的事,但實際上,在許多方面它卻是一項需要學習的技能。雖然有些孩子能毫不費力或無須沮喪,就能學會自我安撫,找到所需的方式,而今日,有許多孩子似乎很難感到平靜,很難安定下來。
共
7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