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3/5
判斷方法主要先看一整天最常使用哪隻手,再看無意識的情況下會先用哪隻手,因此,扣除吃飯和寫字等,因為後天訓練而培養的習慣後,可以多注意在拍打、取物、抓癢、推門等生活常見動作時,優先使用的是哪隻手,或是在擰抹布時,主要扭轉手腕的是左手還是右手,都是很簡單的辨識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就算強迫訓練一個左撇子用右手吃飯寫字,也很難將這些生活中下意識的動作也一併改成右手。例如,你和你朋友左右手都可以用,且剛好都是用左手寫字、右手丟球,而你是一名作家,一整天有八個小時都在寫稿,你的慣用手便是左手;而你朋友是一名運動員,一整天有八個小時都在丟球,他的慣用手則是右手。
如果都不怎麼寫字也不怎麼運動,那就麻煩你的朋友趁你不注意時把你手機往地上砸,看看你在拯救手機的瞬間是伸出哪一隻手?此時靠著第一反應伸出去的就是你的慣用手。如果反應不及,手機已經碎在地上了,那就看你揍朋友時是用哪一隻手痛毆他第一拳?第一隻伸出去的手就是慣用手。
慣用手和非慣用手,看的都是一生的資訊
很多人聽到左右手是以二十五歲作為分界點,就會誤以為非慣用手是代表二十五歲前的人生、慣用手則代表二十五歲後的人生,但實際上,非慣用手和慣用手都代表一生的資訊,只是在不同年紀時優先參考不同的手。例如,如果龜兔賽跑的烏龜是人類,因為他與兔子比賽的事件是注定的,所以他的非慣用手上會看到某一年有個大比賽,而因他在比賽中選擇要付出努力來面對挑戰,使慣用手上可能出現因這場比賽聲名遠播的掌紋資訊,也就是後天努力下獲得的結果。
由此可知,雖然年齡的分界是二十五歲,但並不代表超過二十五歲後,非慣用手的線紋資訊就沒有參考價值了,而慣用手也不用急著在二十五歲之前看,也許你未來覺得躺平比努力更舒服,那條靠努力得來的線也就不會出現了。
共
5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