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3/5
現在,你可以感覺到呼吸進入胸腔嗎?你有沒有注意到,當你吐氣、吸氣時,胸口微微的起伏?(暫停)
注意你的念頭。呼吸的時候,你覺得焦慮,還是覺得放鬆?(暫停)
注意你的念頭升起了,然後把它放掉,再次回到呼吸。繼續跟著呼氣、吸氣。(暫停)
把注意力帶到身體。你的身體是僵硬的、緊繃的、還是放鬆的?(暫停)
放掉你的思緒,只要繼續看著身體的感受。(暫停)
為了舒服一點,你可以換個姿勢,然後再回到呼吸。
吸氣時,讓氣息流入你身體緊張的部位。吐氣時,在心裡說:「放輕鬆。」每個吸氣、吐氣都這麼做,然後看著。(暫停)
去覺知你的感覺與思緒的升起,然後把它們放掉。只允許氣息進入你的身體,然後讓身體在吐氣的時候放鬆。保持對身體感受的好奇心,然後看著。(暫停)
恭喜!你剛剛做了一次靜心(也許這是你的第一次)。你感覺如何?覺得困難、還是簡單?你的頭腦裡是不是有許多念頭?你覺得焦慮嗎?還是覺得很美妙?你的身體覺得緊繃嗎?有沒有釋放了某些壓力?不管你感覺到了什麼,這是一次靜心的體驗。即使你會覺得「我的腦袋真是太忙了」或是「我覺得不舒服」,這仍然是靜心。佛教徒說,當我們注意到我們腦袋裡頭的喋喋不休,就踏上了靜心的第一步。不要煩惱你的腦袋有多忙碌,相反的,這是你第一次覺知到你的腦袋以及它的嘮叨。如果你能夠經驗一個活動,而沒有日常的思緒浮現,那麼你就「活在當下」了。
上面的靜心,可以依照孩子的年齡與專注力持續的強度稍作修改(詳見第十章)。無論如何,這個靜心給你一個機會,讓你試試看一種不同面向的靜心,不用盤著腿,坐在椅子上就可以進行了。
日常活動靜心
當我在課堂上提起「一杯茶」靜心或是「淋浴」靜心時,學生常常會覺得訝異。換句話說,這是指在你做一些尋常事情的時候靜心!如果你像我一樣忙碌,你可能會想試試看這種可以套入例行公事中的靜心。
我記得在許多年前聽過一個佛教的演說,演說者鼓勵聽眾們在日常生活中放慢速度,然後在進行日常事務的時候靜心,像是吃飯或是洗碗盤時。那時候,我的生活壓力很大,覺得要放慢到像蝸牛一樣,一定會讓我非常洩氣。然而,我堅持過去了,並且發現,慢下來是一個相當實用的方法。下面是一個例子。
共
5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