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5/5

•睡覺時間:觸覺、呼吸。
 
小祕訣:在上述任何一個情況中,使用一分鐘的「即刻」靜心,能夠有效地將這個靜心介紹給孩子。
 
運用身體感官的靜心
 
運用身體的感官,也是靜心的一種方法。五種身體感官能夠幫助孩子對於「此時此地」,以及圍繞在他們周圍的世界有所覺察,可以簡單到像是注意他們身體的姿勢。當你讀到這裡時,開始注意你自己的姿勢,看看是不是有點彎腰駝背;或是當你站著、坐著或休息時,注意身體的觸覺。當你對於身體與觸覺變得更加覺察,你可能會決定要放鬆或是改變姿勢,把下意識中緊抓的壓力放掉。
 
另外一個容易成功運用的感官是聽覺。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帶著覺知來聽,但不要評斷、或是把聲音貼上標籤,只要注意它們就好。我們的世界充滿了許多雜音,不過我們通常不會把注意力放在周圍的聲音上面,這些外在聲音就像圍繞著我們的白噪音(編註:又稱白雜訊,這些訊息與一般惱人的噪音不太相同,它有非常固定的頻率和音調,是一種具有療癒功效的聲音)。如果我們想,也可以有選擇性地注意聲音,像是聽小鳥唱歌,或是聽你走路時的腳步聲。這麼做的時候,我們一下子就把知覺從我們的思緒轉入當下的片刻。
 
你也可以使用味覺。如果你和孩子在公園或是花園裡,只要你在靜心中融入環境調頻,你們就會開始注意到草地、花朵、小樹叢細緻的味道。
 
你也可以帶著更多的覺知來使用視覺。身而為人,我們透過眼睛來吸收大部分的資訊,不過我們還可以更加地注意周圍的環境,像是顏色、形狀或花紋。或者,我們也可以給這個世界裡的物品更多的注意力,像是花朵、石頭或照片。靜心就是處於一種放鬆而覺察的狀態,它讓我們可以帶著驚奇與好奇,而不是批判,去觀察這個世界。
 
我們也可以使用觸覺和味覺。
 
如果你讓孩子知道怎麼使用感官靜心,那麼他周圍的環境都可以作為一種輔助,能讓孩子避免分心。如果有個突如其來的噪音,你可以把它納入靜心。我發現,孩子在吵雜的環境中還是能放鬆,因為他們在學校學會了把噪音排除在外,反而是我們大人容易因為噪音而分心呢!
 
5上一頁 1 2 3 4 5 跳到